">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那么,有了“金剛鉆”呢?
在科技創新領域,湖北有一批“金剛鉆”級的硬實力。利藏匣中,是資源之憾;利若不用,是發展之失。
日前,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忠林主持研究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尖刀”工程,要求突破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奮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這不僅是一省一域的戰略謀劃,更是湖北在國家創新全局中勇于擔當的鮮明宣示——“湖北有金剛鉆,必須要攬瓷器活”。此言鏗鏘,其志可鑒,展現出一種“利器在手,當為天下先”的宏大視野與歷史主動。
一、我有“金剛鉆”

幾天前,2025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新鮮出爐,湖北311個學科上榜,頂尖學科20個,冠軍學科6個。作為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武漢穩居全球科研城市前列,匯聚了82位院士、超40萬研發人員以及千萬級技能人才。
更令人振奮的是“超級科研平臺矩陣”:從“1家國家實驗室”的戰略引領,到“8個大科學裝置”的基石支撐,再到“10家湖北實驗室”的協同攻關,輔以16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與525家新型研發機構,共同構筑起科技創新的“黃金臺”。從去年的數據來看,湖北規上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全社會研發投入及研發強度增幅均位列全國前茅,這雄辯地證明,湖北不僅是支撐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一極,更具備了在全球創新版圖上閃耀的硬核實力。
二、敢攬“瓷器活”

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科技創新寄予厚望,6次考察湖北都對科技創新工作提出重要要求,2024年11月考察湖北時指出“湖北科教人才優勢突出、科技創新能力較強”,要求我們“主動融入全國創新鏈,努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手握“金剛鉆”,敢攬“瓷器活”,這是湖北必須擔起的歷史責任。今年湖北開始滾動實施“61020”全鏈條攻關,目標明確,路徑清晰,并已開始結出果實:
攀登世界科技前沿——人造太陽、超高功率光纖激光、北斗厘米級導航等成就,或引領未來,或打破壟斷,為國家贏得了戰略主動。
搏擊經濟主戰場——10款人形機器人全部產業化,AI大模型軍團異軍突起,“AI鄂軍”已成為區域經濟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新銳力量。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高端三維五軸激光加工機床占據全國市場絕對份額,存儲芯片技術持續領跑,一系列“卡脖子”難題被逐一攻克。
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心肌旋切、創新藥、稻米造血、肺部磁共振成像等技術,或躋身世界前列,或實現國產突破,彰顯了科技的溫度與價值。
縱觀全國,能在科技創新“四個面向”中全面發力且成績卓著的省份,湖北無疑位居其列。
三、練就“真絕技”

然而,科技競爭如逆水行舟,不可刻舟求劍。
當前,“新三樣”還沒老,以機器人、人工智能、創新藥為代表的“新新三樣”又來了。這既驗證了湖北在機器人、AI和生物醫藥領域的超前眼光,也警示我們——現代科技競爭已非單點技術的較量,而是創新生態與體系能力的全面博弈。湖北欲將科創優勢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發展勝勢,必須在四個關鍵維度上實現戰略性躍升:
從“技術領跑”到“規則領先”。不能滿足于技術突破,更要勇于在空天科技、生命健康等優勢領域,參與乃至主導國際標準與規則的制定,從“技術輸出地”升級為“全球解決方案策源地”。
從“論文書架”到“市場貨架”。必須強力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設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大力推廣“企業出題、科研答題”模式,讓創新靈感精準對接產業脈搏,讓論文價值在市場浪潮中兌現。
從“單點突破”到“生態賦能”。未來的科技競爭必是創新生態的競爭。湖北需圍繞“51020”現代產業集群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尤其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更需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提前播種,培育雨林生態。
從“資源投入”到“價值產出”。科技投入需更加精準高效。應建立以創新成果和產業貢獻為導向的評價與支持機制,對潛力項目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同時,靈活運用創投基金、知識產權質押等金融工具,為創新血脈注入源源活水。
金剛鉆既已在手,便當勇攬四海瓷器活,敢攻天下高難活。湖北的科技創新,正站在從“蓄勢積能”到“全面爆發”的歷史臨界點。當以“尖刀”之利,破體制瓶頸與技術壁壘;以“集群”之勢,聚天下英才與八方資源。唯有如此,湖北方能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全球智能革命中,擔當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任,為中國擦亮一張閃耀世界的創新名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