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畢軍 葉輝 通訊員 肖茗予)長江中游的咸寧,正以“清源頭、激活水、辨證施治”的治理智慧,讓長江岸線煥發新活力。
10月14日,“和長江‘楚’個朋友”2025年湖北生態文化宣傳活動采風團走進咸寧,踏訪大洲湖濕地公園與潛山國家森林公園,在碧波蕩漾的濕地、郁郁蔥蔥的林海間,感受這座城市推動長江大保護的扎實成效,見證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的生動實踐。

晨光中的大洲湖濕地公園,湖面如鏡,九曲濕地里水生植物錯落生長,不時有水鳥掠過水面。據大洲湖濕地公園工作人員介紹:“這里曾是泥沼洼地,通過退田還湖、清淤疏浚、種植水生植物,不僅還原了12000畝湖面濕地,還為珍稀物種打造了棲息家園。”

作為中央財政庫第四批PPP示范項目,大洲湖濕地公園總投資28.17億元,如今已建成集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2023年,“五一大洲湖?等你來躺營”“首屆國風文化節”等活動累計接待游客約10萬人次,武漢游客占比達20%,成為咸寧親子出游的首選地。

駐足觀景臺,看游船穿梭湖面、市民騎行綠道,采風團成員真切體會到昔日洼地到生態地標的蛻變,這正是咸寧實施“綠色崛起、生態發展”戰略的生動縮影。
離開大洲湖,采風團前往潛山國家森林公園。沿著山間步道上行,林木繁茂、空氣清新,沿途不時遇見休憩的市民與研學的學生。“咸寧堅持生態優先,不僅修復濕地,更守護山林。” 潛山國家森林公園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咸寧大力推進森林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構建“林長+監管員+護林員”管護責任體系,讓綠水青山成為城市的生態屏障。

穿行林間,聽蟲鳴鳥叫,感受著自然與城市的和諧共生,采風團成員也愈發理解咸寧為何能連續6年在省級長江大保護考核中獲“優秀”等次。
這份生態答卷的背后,是咸寧系統施治的決心與行動。從進退有度推動產業向綠而興——創建21家國家級綠色工廠、整治 329 個長江入河排污口,到堵疏結合優化監管服務——推行環評打捆審批、壓縮審批時間60%,再到標本兼治推進河湖治理——投入1.09億元建63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制定重點流域水質提升方案,咸寧以內外兼修的保障體系,讓長江咸寧段水質顯著提升,總磷濃度十年間大幅降低,成為長江生態保護的亮眼注腳。

“走一路看一路,咸寧的水更清了、岸更綠了,老百姓的生態獲得感也更足了。” 采風團成員一邊用鏡頭記錄眼前的生態美景,一邊感慨。長江中游的這座城市,正用它的綠色堅守生動地續寫著它與母親河的故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