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彭祎)三十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鍋爐爆炸,讓她的人生從此被籠罩在模糊的陰影之下,三十年來,因家境貧寒,她與不斷惡化的視力苦苦抗爭,直至舉步維艱。近日,在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的幫助下,52歲的劉女士(化姓)終于通過角膜移植手術,掙脫了長達三十年的視覺牢籠,重見清晰世界。術后視力恢復至0.2的她,激動地表示“已經非常滿意了”。
時光倒流至三十年前。那時年僅二十出頭的劉女士,正滿懷對未來的憧憬努力工作。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工業事故——鍋爐爆炸,瞬間改變了她的命運軌跡。灼熱的蒸汽和碎片嚴重損傷了她的雙眼和面部。
但因家庭經濟拮據,劉女士始終未能接受進一步的眼科專科治療。此后數十年間,劉女士的雙眼視力持續衰退,左眼甚至無法感知光線方向,日常行走需拄杖摸索,生活陷入重重困境。
“這些年,我連孩子的臉都看不清,出門總怕撞到人。”劉女士哽咽道。今年52歲的她,本應享受天倫之樂,卻因視力障礙被迫困在家中,連最基本的買菜、做飯都需丈夫協助。而她的丈夫同樣身患殘疾,家庭的重擔讓這對夫妻舉步維艱。
直到最近,在雙眼視力幾乎完全喪失,生活無法正常進行的情況下,劉女士才在家人的勸說和陪同下,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來到了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求助。
該院眼表及角膜病專科副主任醫師楊萬舉博士接診劉女士后,為其進行了詳盡的檢查。檢查結果令人揪心:劉女士的右眼視力僅能勉強看清眼前40厘米處手指數目(眼前指數40厘米),而左眼視力更差,僅存光感,楊萬舉博士最終診斷楊女士罹患的是“雙眼盲、雙眼角膜白斑、雙眼角膜血管翳”。
原來,三十年前的燒傷導致劉女士雙眼角膜瘢痕化,在角膜下方形成了厚厚的白斑,同時,由于燒傷導致的角膜緣干細胞功能障礙,結膜血管也逐漸長入角膜緣,形成角膜血管翳。當角膜這扇“視覺之窗”蒙上瘢痕和血管組織,光線便無法正常通過到達眼底,從而造成視力嚴重下降。“對于這種情況,保守治療已無效,唯一能改善視力的方法是施行角膜移植手術,用一枚透明健康的角膜替換她眼前這片渾濁的‘毛玻璃’。”楊萬舉博士解釋道。
手術是明確的希望所在,但手術費用卻讓劉女士一家望而卻步。了解到劉女士家庭經濟困難,且丈夫也是殘疾人后,楊萬舉博士第一時間積極為劉女士申請了“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癥公益救助項目,并成功為其爭取到了5000元的救助金。這筆錢,如同雪中送炭,極大地減輕了劉女士一家的經濟負擔,也讓手術得以順利提上日程。
在完善了各項術前準備后,楊萬舉博士為劉女士成功施行了左眼深板層角膜移植手術,術中切除了劉女士左眼中央區角膜的上皮層、前彈力層及基質層,使用透明的深板層角膜移植在植床上,在保證中央區角膜透明度的同時,也最大程度避免術后較重的排斥反應。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和恢復,劉女士的視力從術前的“僅存光感”顯著提升至0.2。
“角膜移植手術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個性化定制手術方式,針對角膜不同的病變部位和層次選擇角膜植片的大小、層次,有些時候還需要聯合羊膜移植或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從而在保證術后治療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發生術后并發癥,降低原發病再次復發的可能性。”楊萬舉博士介紹道。
“0.2,我很滿意,非常滿意!現在我能自己走路,能看清家里的東西,能照顧老伴了……”劉女士的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發自內心的笑容。視力的恢復不僅讓她重獲生活自理能力,更讓她找回了尊嚴與對生活的信心。
楊萬舉博士指出,眼部外傷,尤其是燒傷后,易引發角膜血管翳、角膜白斑等后遺癥,導致視力低下。他提醒,眼睛受傷后除了急性期處理,還必須進行長期定期隨訪,以及時發現并處理并發癥,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對于角膜白斑終末期患者,角膜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復明手段。
據了解,“你是我的眼”公益項目自啟動以來,已累計資助數千名貧困角膜盲癥患者重見光明。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作為項目定點醫院,將持續為符合條件的患者提供醫療援助,助力更多角膜盲癥患者擁抱清晰“視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