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軍書院廣場上,研學團隊凝神聆聽革命故事;苕粉加工廠內,紅苕在機械臂的翻轉中蛻變為晶瑩粉條;楚商企業家驅車赴約鄉村振興座談會……10月9日,走進紅安縣上新集鎮,一步一景,讓人流連忘返。
這座地處紅安、黃陂、大悟三地交界的口子鎮,孕育了韓先楚等5位開國將軍。如今,它以紅色為魂傳承革命根脈,以古色為韻厚植歷史底蘊,以綠色為基激活生態動能,在紅、古、綠三色交織中,擘畫文旅深度融合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紅古交融——激活文旅“根”與“魂”
“這本泛黃的筆記本,每一頁都鐫刻著鄂東革命根據地的烽火記憶。”余家崗村村史館內,村支書余衛民指尖輕拂展柜中何德慶將軍的遺物,紙頁上遒勁的字跡將游客帶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作為紅安縣西部紅色文化建設的核心支點,余家崗村不僅建成了陳列著何德慶將軍抗戰時期老式行李箱、工作日記本等革命文物的村史館,2024年4月啟用的將軍書院更成為紅色文化傳播的新陣地——《畫里畫外》紀錄片觀摩會在此啟幕,紅色主題研討會定期開講,讓鄉村變身傳承革命精神的“活課堂”。
上新集的文旅底色,深植于紅色記憶與古色底蘊的交融處。
興安沖村韓先楚將軍故居前,工人正完善廣場與旅游公廁配套,陳列室內“旋風司令”的征戰畫展吸引訪客駐足;黃才畈村省級傳統村落里,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土墻灰瓦保存完好,墻角石碑清晰鐫刻“黃才畈會議”的歷史意義;高山廟村仙人洞旁,蔡申熙烈士紀念碑矗立松柏間,紅色文化長廊圖文并茂展現紅軍阻敵事跡。
古色底蘊,更為文旅添彩。興安沖村鐵袁家灣的澴水吳氏祠,經社會力量百萬元修繕后重煥光彩,西式拱券浮雕與中式木雕磚雕相映,梁上“二十四孝”故事與西式花紋共生,如今已成為陳列族譜、明清農具的歷史文化展示館;鄭家沖村的血城坳遺址、大城寨古遺址,斷壁殘垣間可見古代軍事防御痕跡;村境楓槭崗的千年古銀杏,每到金秋便成游客打卡地。
“石古嶺村正依托‘馬城’文化遺址,規劃打造宋韻馬文化體驗區,讓游客沉浸式觸摸歷史溫度。”上新集鎮文旅專干何繪介紹,今年以來,該鎮通過組建紅色宣講隊、推進韓先楚將軍故居VR體驗區與研學宿舍建設等措施,讓紅色資源“活”在當下、惠及民生,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綠色打底——豐富文旅“形”與“趣”
橋店小程山依托灄水河生態優勢,推進山茶花谷開發,山坡已栽下數千株山茶花苗,河畔步道鋪設防腐木,觀景臺、休憩涼亭即將完工,明年春天這里將成為“河暢、岸綠、景美”的賞花勝地。
綠色生態,為上新集文旅注入蓬勃生機,讓“觀景”變“體驗”。生態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則讓文旅體驗更具煙火氣。
大廟村水蜜桃基地里,青澀果實壓彎枝頭,基地負責人韓用輝指著王姚線“南延線”感慨:“以前路難行,桃子靠三輪車運輸,損耗大、賣價低;現在收購商直接上門,還推出‘采摘+紅色研學’套餐,游客摘完桃子去韓先楚將軍故居參觀,果園效益翻了番。”新和村紅苕苗基地、野菊花基地里,薯苗遠銷周邊、菊花烘干成搶手花茶;富西村高山西瓜園的“采摘+農事體驗”,讓游客親手摘瓜嘗鮮;麒麟村和宸家庭農場打造“種植+養殖+餐飲+住宿”一體化體驗,生態蔬菜、散養土雞直供餐廳,游客住民宿、吃農家飯,沉浸式感受鄉村生活。
興安沖村王郎沖水庫旁,百畝荷花與垂柳構成“田園生態觀光帶”,每到周末游人如織,帶動周邊農家樂生意火爆。永華制衣廠、高山小吊糯米酒廠創新推出“工業旅游”,游客可參觀服裝制作、米酒釀造,定制帶有“上新集”標識的特色產品,讓文旅體驗從“鄉村”延伸到“產業”,打造多元融合的消費場景。

政企聯動——筑牢文旅“基”與“勢”
文旅發展,離不開硬件支撐與外力賦能。
如今,上新集已構建起“外聯內暢”的交通網——G346國道、S108省道穿鎮而過,麻竹高速打通內外循環,解放大橋的夜景燈光點亮澴水河兩岸,串聯起紅安神石園與鎮區文旅節點,形成“白天賞景、夜晚休閑”的旅游線路;全域旅游王姚線項目即將竣工,將紅馬山、石古嶺等景點與黃陂木蘭花鄉串聯成線,實現資源共享。
楚商力量,為文旅振興注入強勁動能。10月3日,11位來自武漢、上海等地的上新集籍企業家返鄉,與鎮黨委政府共開“楚商回鄉”座談會。
“現在的上新集,是返鄉創業的好時機!”座談會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神明向企業家們詳細介紹全鎮發展成果。一位武漢返鄉企業家當場表態,將投資打造紅色文旅綜合體,融合將軍故事、古銀杏景觀與特色農業,打造沉浸式旅游項目。其他企業家也踴躍建言:拓展苕粉、野菊花線上銷路,捐贈完善紅色景點設施,牽線外地企業考察投資……
近年來,上新集在外企業家、鄉賢持續反哺桑梓:捐建文化廣場、資助寒門學子、成立產業合作社、引進優質項目。鎮政府則以“金牌店小二”的服務姿態,優化營商環境,建立“楚商回鄉項目庫”,力促優質項目快落地、早見效。
從紅色村史館到飄香苕粉廠,從千年古銀杏到山茶花谷,從通達公路到政企同心座談會——上新集正以紅為魂、古為韻、綠為基,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篤定前行,讓革命精神轉化為發展動能,讓每一寸紅土地煥發蓬勃生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