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鑒峰 黃訚)“我們不搞‘一刀切’,根據各村聚居規模、地形特點調整治理方案。”近日,黃梅縣獨山鎮副鎮長劉高在走訪時介紹,對于聚居較集中的村莊,該鎮采用“管網+集中大三格沉淀池”模式;對于散戶較多的區域,則推廣分散型“小三格”污水沉淀池,確保治理效果與村民需求相匹配。

在周柴村,村民周紹良的感受同樣深刻:“以前家門口的水溝又臟又臭,現在管網鋪到家門口,干凈又衛生!”
污水治理不僅改善了生態,更帶動了村容村貌提升——各村趁著治污契機,同步清理陳年垃圾、整治亂搭亂建,如今的獨山鎮各村,處處可見“屋前有花、屋后有樹、溝里有水”的宜居景象。
“農村污水治理不是‘一陣風’,要讓清水長流、生態常美。”劉高表示,下一步,獨山鎮將統籌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計劃到2029年,實現全鎮農村污水處理全覆蓋,同時探索“治理+運維”長效機制,通過村集體監督、村民參與的方式,確保污水處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隨著污水治理工程的持續推進,獨山鎮正朝著“天藍、地綠、水清、村美”的目標穩步邁進。
“以后不僅村里干凈,連龍感湖的水都會更清!”李國平望著遠處的小源湖,滿是期待。
“以前污水流得到處是,夏天蚊子多、味兒難聞;現在污水進管網,處理后還能澆地養魚,住著比城里還舒心!”10月13日,黃梅縣獨山鎮源湖村三組村民李國平站在自家門前的池塘邊,看著清澈的塘水,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此前,受限于基礎設施薄弱,村民生活污水多直排房前屋后的溝渠,不僅夏季蚊蟲滋生、異味擾民,下雨污水和黑臭水體隨雨水沿溝渠直排,也給附近的水塘造成一定的污染。“一到下雨天,污水混著泥巴流,塘里的魚都少了。”李國平回憶起過去的場景,連連搖頭。
今年9月,源湖村投入10萬元啟動農村污水處理改造工程,采用“入戶管道+主管道+沉淀池”的科學模式,對聚居點排污系統進行統一升級:家家戶戶的生活污水通過入戶管網匯入主管道,最終流入沉淀池集中處理。經處理后,水質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既解決了污水亂排問題,又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凈化后的水可直接用于農田灌溉,多余的水排入當家塘,還能養魚增肥,真正做到“變廢為寶”。

“現在洗菜、洗衣的水都進管網,院子里干干凈凈,再也不用捂著鼻子走路了。”李國平笑著說。
源湖村的變化并非個例。近年來,獨山鎮將農村污水治理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突破口”,以“污水資源化、治理可持續”為導向,通過積極爭取資金分批分步推進工程建設。今年,該鎮同步在源湖村、周柴村開展污水治理,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10月底可全面完工。截至目前,獨山鎮已有超半數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改造,建成大小三格沉淀池等設施40余套,惠及村民近萬戶。
“我們不搞‘一刀切’,根據各村聚居規模、地形特點調整治理方案。”獨山鎮副鎮長劉高介紹,對于聚居較集中的村莊,采用“管網+集中大三格沉淀池”模式;對于散戶較多的區域,則推廣分散型“小三格”污水沉淀池,確保治理效果與村民需求相匹配。
在周柴村,村民周紹良的感受同樣深刻:“以前家門口的水溝又臟又臭,現在管網鋪到家門口,干凈又衛生!”
污水治理不僅改善了生態,更帶動了村容村貌提升——各村趁著治污契機,同步清理陳年垃圾、整治亂搭亂建,如今的獨山鎮各村,處處可見“屋前有花、屋后有樹、溝里有水”的宜居景象。
“農村污水治理不是‘一陣風’,要讓清水長流、生態常美。”劉高表示,下一步,獨山鎮將統籌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計劃到2029年,實現全鎮農村污水處理全覆蓋,同時探索“治理+運維”長效機制,通過村集體監督、村民參與的方式,確保污水處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隨著污水治理工程的持續推進,獨山鎮正朝著“天藍、地綠、水清、村美”的目標穩步邁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