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嵌于鄂西北的群山之間,骨子里藏著奇特的二元性:一面是武當仙山的玄妙空靈,一面是“車城”工業的鋼鐵脊梁。而真正流淌于城市血脈的,是道家“上善若水”的哲學,它悄然塑形著這座城的靈魂與未來。
10月22日至28日,以“天下太極會武當,武當太極和天下”為主題的2025國際武當太極文化節將在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及十堰城區舉行。這不僅是一場太極與世界文明的對話,也是十堰這座“上善若水”之城走向國際聚光燈下的契機。
山魂水韻:武當文化如何塑城
武當文化學者楊立志說:“武當文化,是深植于道家精神陶鑄的文化?!贝搜圆惶?。從古建筑群依山就勢的營造,到明代永樂“山體分毫不要修動”的敕令,“道法自然”早已滲入城市的肌理。
十堰的地形,恰似一幅太極圖:武當為陽,丹江口水庫為陰,城區如陰陽交界的“S”線,在峽谷與漢水間生長。這份與自然共生的智慧,讓工業轟鳴中仍保留著克制。車間旁可見護山禁碑、宮觀檐下的“荷瓶”石雕,它們靜默傳遞著“清靜和平”“慈愛生靈”的古訓。
更深遠的影響在人。移民城市的包容,與武當文化“保合太和”的和諧觀相融,塑造了十堰人淡泊堅韌的品格。
一位本地作家寫道:“十堰人像水,平時靜默積蓄,關鍵時刻能托起千斤?!弊鳛槟纤闭{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十堰人為了“一庫清水北送”,關閉企業、遷移居民,默默承受轉型陣痛。通水十一年,他們以“守井人”的擔當,守護源頭,涵養青山,確?!耙汇逅览m北上”,走出了一條綠色轉型之路。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給湖北十堰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的重要回信寄予厚望,省委、省政府期待十堰在“兩山”轉化上取得突破,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面對產業升級的挑戰,十堰人以節點之為服務湖北支點建設的行動,展現出了如水般的韌性——順勢而為,也滴水穿石。
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565.8億元,增長6.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1.5%,動能強勁。十堰正以“六個整體提升”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布局并進,建設全球商用車創新策源地,推動智改數轉全覆蓋。這正是如水智慧的現實詮釋。
太極出海:讓十堰擁抱世界
今年上半年,十堰GDP增速達7.4%,居全省首位,這座曾被打上老工業基地標簽的城市在突圍過程中,文化“軟實力”的崛起引人注目。
十堰的“破圈”,不止于經濟增速,更在于文化能量的釋放?!拔洚斕珮O”成為國際名片,也讓這座城市找到了與世界對話的語法——不是生硬輸出,而是如推手般以柔克剛、以文化人。即將啟幕的國際武當太極文化節,是一次系統性的國際化敘事——十堰意在搭建一個全球化的“文化會客廳”。
從十堰走出的武當武術加速“出?!保刂聊壳?,武當山已在海內外設立57個武術推廣中心,吸引并培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余萬人成為太極拳“洋弟子”,帶動全球逾億人習練太極拳。
傳播層面,十堰展現出精準的“借力之道”:既借主流媒體奠定聲量,也邀請國際博主、武術達人跨界創作,以多元視角重構城市敘事。這正是“陰陽協和”的現代表達。
隨之傳播的,還有十堰文旅,隨著“武當全球推廣”活動,十堰已赴30余個國內重點客源城市、1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文旅推介,在全球設立武當武術推廣中心,國際影響力持續攀升。
更深層的“出?!?,發生在理念層面。當十堰以“守井人”之姿守護丹江口清水,當它在綠色低碳路徑上探索,“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價值觀,正隨全球生態議題而煥發新生。
太極出海,對十堰而言,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雙向的能量交換。它讓世界在招式流轉間讀懂一座城的剛柔并濟,也讓十堰在擁抱世界中找到文化自信與發展動能。
節點躍升:以水之韌,承支點之重
面對湖北省委省政府“建成支點”的戰略部署,十堰“節點之為”的回應清醒而篤定,展現出如水般至柔至韌的轉型智慧。
“節點不應只是地理概念,更應是能量樞紐。”十堰的發展思路,暗合了道家“以柔承重”的智慧——如水般既能匯流成海,構建十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又能滴水穿石,依托武當實驗室等平臺攻堅關鍵技術。
水的格局,決定城市的未來。西十高鐵2026年開通后,十堰將成為連接武漢與關中的“水脈通道”。武當新區的規劃,則將文化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綠色低碳設計、建成區擴容、文旅與氫能等未來產業并行,體現“天人合一”的現代詮釋。
在丹江口市綠色食品飲料產業園,自流取水管道將丹江水直送企業。這種集約化模式,既是道家“儉約”思想的當代實踐,也是十堰善用資源、堅守生態底線的寫照。
更具創新的是生態價值實現路徑——到2027年,林下經濟經營面積將超1000萬畝,年產值達170億元,并通過“碳匯造林+碳匯交易”模式,讓“綠水青山”真正流動。
山的定力,決定了水的流向。當武當的“太和”哲學遇上產業轉型的浪潮,便凝練成十堰“上善若水”的發展智慧:不爭一時之利,而謀全局之勢;不貪一時之功,而積持久之韌。在這片兼具仙山氣韻與工業筋骨的土地上,十堰正以水之柔韌,流向更廣闊的未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