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到一年時間,一只頭頂蒜瓣、一按就會說武漢方言“蒜鳥蒜鳥”(諧音“算了算了”)的毛絨玩偶,成為來漢旅游者必購的隨手禮。
目前,“蒜鳥”家族累計銷量突破50萬只,終端銷售額超3000萬元,成為湖北文創圈現象級的“頂流”。而打造這一爆款的,竟是一位“武漢女婿伢”。近日,支點雜志記者專訪了新銳楚商——武漢芒果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李芒果。

哄老婆開心,發明了“蒜鳥”
大學畢業后,李芒果先后在北京、上海工作。2016年,他來到武漢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從事用戶運營,與武漢本地女孩Yoyo相戀、結婚,扎根武漢。
2024年,面對互聯網行業的“35歲魔咒”,李芒果和妻子一同辭職創業,扎進了互聯網文旅文創賽道。
“我用23塊錢買了一個簡易發聲器,裝進大蒜和小鳥形象結合的毛絨娃娃里,做了第一個‘蒜鳥’demo。”李芒果笑著說,當時他惹妻子生氣,想用武漢話哄她,便靈機一動將“算了算了”這句武漢人常用的勸和語錄進發聲器,還把這個小故事發到了網上。沒想到,很快引發了網友的熱烈反響,視頻點擊量達到500萬。
“大家都說沒見過會說方言的玩偶,覺得新鮮,還催著我們趕緊量產。”李芒果意識到,這是一個能把武漢方言與文創相結合的好機會。

李芒果認為,武漢人說話嗓門大、看似“聒噪”,實則是熱情的體現,而“蒜鳥”的“勸和”屬性正好契合這種城市性格,因此被網友稱為“武漢和平鳥”。他還特意將武漢話“sanniao”(算了)調整為“蒜鳥”的發音,“就是想讓外地人用普通話也能說出來,方便線上傳播”。
2025年春節期間,“蒜鳥”預售鏈接就達到6000單,手機從早到晚一直響個不停。李芒果和妻子發動父母、親戚、朋友齊齊上陣,自己直接住到工廠盯生產,半個月瘦了30斤,“累但過癮,看著大家喜歡‘蒜鳥’,就覺得值”。
如今,在很多視頻的彈幕里,“蒜鳥蒜鳥”已成勸和熱詞,武漢方言通過這只玩偶,變成了全國網友熟知的文化符號。

“蒜鳥”系列融入更多荊楚文化元素
國內一些文創IP因缺乏內容支撐,生命周期往往不足兩年。“蒜鳥”一夜爆火,是否能跳出這個“怪圈”呢?
“蒜鳥的生命源于城市文化,想要持續火爆,必須不斷創新。”李芒果說,團隊進一步挖掘荊楚文化、武漢生活場景,賦予“蒜鳥”更深內涵。
公司與湖北省博物館對接后,一拍即合,創新推出了“吳越爭霸”系列文創產品。
越王勾踐款玩偶背后印“臥薪嘗膽”造型,語音是“蒜鳥蒜鳥,你搞不贏我的”,呼應其爭霸勝利的歷史;吳王夫差款則融入“如火如荼”典故,語音“蒜鳥蒜鳥,幾大個事咧”,傳遞樂觀心態。后來還陸續開發了和氣生財蒜鳥、大器晚成蒜鳥、編鐘蒜鳥、編磬蒜鳥等產品,系列產品銷量位居省博文創類產品前三。

在“蒜鳥”核心IP下,公司延伸出多個系列:經典款“蒜鳥”主打“勸和”,是“武漢和平鳥”的代表;櫻花款與餓了么聯名,和經典款組成“情侶CP”;“蒜鳥弟弟”則定位“拱火”角色,語音俏皮活潑,還為每個玩偶設計了詳細的“人物簡歷”,包括血型、星座、偶像等,讓形象更立體。
“蒜鳥”產品逐漸演繹成家族系列作品。
推出“方言動物園系列”,襄北細羊毛“要么羊”玩偶融入武漢話“要么樣?”(武漢話:“你想怎樣”),既傳播方言,又喚起武漢孩子學方言的興趣。
打造了“武漢新F4過早散人系列”,把雞冠餃、面窩等本地美食做成抽象玩偶,并特意標注“雞冠餃里沒有雞”“面窩=武漢甜甜圈”,用通俗的解釋降低認知門檻,方便外地人熟悉美食。
目前“蒜鳥”家族已涵蓋20多個品類,覆蓋發聲、無發聲兩大產品線,從單一玩偶變成了多元文化載體。

讓這張移動的武漢名片走向全國
“蒜鳥”火了,市場上的盜版很快多了。
面對這個行業痛點,李芒果和團隊雙管齊下:一方面從源頭把控品質,“正版‘蒜鳥’的布料、發聲單元都通過了國家和國際質檢,每處焊錫、電線都有合規報告,摸起來手感更軟,聲音也更清晰,和盜版一對比就能區分”;另一方面,聯合律所處理版權糾紛。
“我們不怕同行模仿,歡迎大家一起傳播荊楚文化,但絕不能容忍賺快錢、砸招牌的盜版行為。”李芒果說。
目前,“蒜鳥”的外地購買者已占七成以上,北上廣深的湖北人、武漢高校畢業生成為消費主力——他們帶著“蒜鳥”向身邊人介紹武漢,讓這只小玩偶成了武漢文化的移動名片。
“我們不想局限于做武漢本土IP,”李芒果談及未來規劃時說,“還希望將‘蒜鳥’的文化內涵與形象推向全國,讓我們的產品真正走進大家的生活,成為日常陪伴。”

為加快“蒜鳥”的推廣,公司還與多家企業合作,創新產品營銷。
勁牌的“喝毛鋪蒜鳥”隨酒品同步發售,海倫斯的“醉酒蒜鳥”以門店套餐形式推出,語音“蒜鳥蒜鳥,你喝不贏我的”充滿趣味;小米的定制款更是適配手機、汽車、空調等多品類產品,進一步擴大了“蒜鳥”的受眾范圍。
“我們做了二三十個聯名款,就是想借合作方的粉絲群體和宣發優勢,讓全世界都知道‘蒜鳥’。”李芒果說,“我們正朝著跨過三年這道坎的目標奮斗,打造湖北文創的知名品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