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南京10月27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推動水利新質生產力發展,離不開高效的協同創新生態?!蹦暇┧茖W研究院(以下簡稱“南科院”)院長戴濟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單打獨斗已無法適應解決復雜水問題的需要,必須構建開放包容、高效協同的創新生態。“我們正在積極探索和實踐多種協同,積極謀劃創建有關水網建設創新中心等平臺,旨在匯聚全國優勢力量,攻克國家水網建設運行中的共性關鍵技術。通過平臺共建,實現人才共享、設備共用、課題共擔、成果共創”。
戴濟群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本質是科技創新,核心要素是創新要素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協同。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申報和實施中,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主動牽頭或積極參與,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同參與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創新聯合體。在數字孿生流域、重大水工程建設運維等項目中,我們聯合高校開展前沿技術和模型研究,聯合企業進行技術裝備的研發和示范應用,形成了從理論創新到技術開發再到工程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條。
“我們依托院屬科技企業集團、中試基地、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戴濟群介紹,通過技術轉讓、技術入股、合作開發、作價投資等多種方式,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產業化應用。定期梳理發布成熟適用技術目錄,積極參與行業科技成果推廣活動,推動創新成果在更大范圍內共享共用。
戴濟群說,具體到實踐,南科院與信息技術企業合作,研發“匯灣”數字孿生超融合一體機,與流域機構、高校合作開展太湖、磨盤山水庫等數字孿生項目建設。南科院與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緊密合作,為引江濟淮、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平陸運河等工程提供全過程技術服務。
戴濟群表示,面向未來,南科院將繼續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深化協同創新,探索建立更加靈活、高效、可持續的協同治理結構和利益分配機制,圍繞國家水網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水旱災害防御、節水產業培育等重大方向,布局建設一批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中心或聯盟。
“我們相信,通過構建更加高效的協同創新生態,必能加速水利科技創新步伐,更快更好地發展水利新質生產力,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水安全’提供更強大的科技引擎。”戴濟群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