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12項戰略任務的首位,要求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武漢黨員干部表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要牢牢錨定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筑牢實體經濟根基,始終把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

嵐圖汽車工廠凌晨工作場景。
■ 守住制造業基本盤,不能脫實向虛
“大國之大必有大國之重,不能脫實向虛。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為我們園區發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武漢經開區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以下簡稱智汽園)黨工委書記、主任吳芳表示,作為武漢經開區新型工業化發展新戰場,智汽園始終把落實全會精神與園區實踐緊密結合,全力支撐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帶建設。
近一個月來,智汽園迎來一波項目集中簽約,涉及汽車底盤、零部件等多個領域。吳芳表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主體,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先進制造業重要增長極。一直以來,智汽園深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智能建造三大領域,逐漸構建起“百億級整車項目+分鐘級供應鏈圈”的產業生態。此外,園區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持續策劃并推進一批城市更新、公共服務等項目,不斷提升綜合承載力和城市功能品質。
吳芳介紹,“十五五”期間,智汽園錨定“三個千億”目標——實現千億級投資規模、建設千億級產值集群、培育千億級龍頭企業,聚力打造全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區、長江經濟帶新能源汽車智造樞紐。
武漢光通信設備及光電子器件制造集群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集成電路產業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邁向萬億級,而光谷是產業主要承載區。在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的東湖高新區,武漢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園(以下簡稱光電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光電子產業基地。
“以我們手頭正在做的事為例,潔凈室是光電子信息、半導體等領域企業往上游躍遷的剛需,我們在轄區重點區域摸排潔凈室‘家底’,形成了一張包含20余處共12萬平方米的重點潔凈室清單,首先在硬件空間上挖潛,發展高技術難度、高投入、高附加值的芯片、器件、模組、終端產業聚集態勢。”光電園服務中心主任楊志霞介紹,作為中國首個國家級光電子產業基地的建設者,光電園始終把落實全會精神與園區實踐緊密結合,以具體行動穩固先進制造業根基。
楊志霞介紹,接下來,園區要在硬件空間上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挖潛擴容,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助力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向世界級集群躍升,以此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讓光電子信息這個優勢產業更具競爭力。
■ 鍛造產業新引擎,打造新時代制造強市
今年,武漢提出“實施現代產業煥新行動,加快打造新時代制造強市”,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具有武漢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武漢經開區南太子湖旁,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的中國電子云研發基地已建成投運。中國電子云副總裁胡超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這既是國家戰略方向,更是央企扎根武漢、服務地方發展的行動指南。作為中國電子旗下唯一云計算品牌的研發載體,我們將以央企擔當響應全會號召,把“算力”這一人工智能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轉化為武漢鍛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引擎。
胡超介紹,當前,武漢在光電子、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向高端化躍遷,在大模型、智能網聯等新興領域加速突破,在量子科技、腦科學等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每一步都離不開安全、可靠、集約的算力保障。中國電子云將立足武漢產業需求,為人工智能企業、大模型公司、高校科研機構“量身定制”算力解決方案:既通過集約化算力集群,降低企業研發與運營成本,助力新興產業快速起勢;又依托中國電子自主可控的技術底座,筑牢算力安全屏障,為未來產業探索提供穩定支撐。
在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內,國創中心機器人技術研究所團隊研發的吸附式移動加工機器人還在不斷升級優化中,這是國內首個面向大型復雜構件的吸附式移動加工機器人,能助力大型復雜構件制造模式變革,解決航空、能源制造“卡脖子”難題。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等,為國創中心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施路徑。”國創中心副總經理朱欽淼表示,中心在高端工業軟件、先進制造工藝、智能化裝備等核心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持續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產業升級。
朱欽淼介紹,國創中心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孕育場、“科創—產業”融合的關鍵紐帶,始終將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與服務武漢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立足武漢產業需求,聚焦高端工藝軟件與智能制造裝備兩大核心領域持續攻堅。未來,中心將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深耕武漢產業土壤:一方面,面向光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具身智能等武漢優勢產業,加強工業軟件、智能裝備等關鍵環節的“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快形成一批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成果;另一方面,強化“產學研用”協同機制,聯合武漢高校和龍頭企業共建高水平創新聯合體,構建覆蓋技術研發、中試熟化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全力將國創中心打造為武漢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
■ 凝心聚力,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
“我們要深刻領會全會精神,加快構建‘多元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智能家居、新材料等主導產業,提前布局新數字、新健康、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監測預警,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產業。”蔡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經濟發展辦公室青年干部朱文鋒說。
智能家居產業作為蔡甸先進制造業轉型闖關“黑馬”,已形成以歐派、敏華、格力等為鏈主的產業集群,43家上下游關聯配套企業接連落地。新材料作為蔡甸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集聚沃爾核材、隆達鋁業、新銳合金、華彩光電、百思通等40余家規上企業,環武航院新材料產業帶集聚成勢,成為決勝未來的“新支柱”。
“我們將依托歐派、敏華等產業龍頭企業帶動,持續壯大產業規模,并發揮萬居隆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引領作用,推動創新主體數量與質量雙提升。”朱文鋒說,將堅持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形成“研發制造在武漢、配套生產在周邊”的分工格局,以延伸配套服務華中區域家具企業,助力產業鏈發展壯大。
“產業園區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必須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部署,在服務產業生態、強化鏈式集聚上展現新作為。”武漢洪山科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王紅介紹,今年洪山全面建設南湖硅巷環理工大創新街區,依托武漢理工大學學科優勢和“工業上樓”項目新增創新空間等,重點引入智能建造、大健康、低空經濟等特色產業,在位于南湖校區的洪山科創大廈等地打造“星創空間”,面對師生創業團隊實現免租減租優惠,推動創新資源集聚與成果轉化落地。
王紅表示,洪山科創大廈將以聚焦“科創空間、高端人才、金融資本、創新技術、數據應用”五大產業要素集聚為核心,以高質量、專業化服務企業機構的引進和培育為抓手,打造資源協同聯動、服務覆蓋面廣、示范帶動性強的公共服務平臺,為“制造立市、產業強市”的產業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描繪了壯麗圖景,作出了戰略部署,其精神深刻、意義深遠。作為基層黨員代表,我倍感振奮、干勁倍增。” 硚口區漢正街道公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楊書凡說,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漢正街的轉型發展,區委、區政府高位謀劃,堅定不移推進“三大轉型”,致力于將漢正街打造成為以城市轉型帶動產業轉型的典范。漢正街黨員干部需在干事創業的主戰場上接續拼搏、奮勇爭先。
“如今的漢正街,AI設計廣泛運用于漢派服裝,集聚超過700名的服裝設計師,云裳鏈等數字貿易平臺即將運營。”楊書凡說,下一步將緊扣服裝產業鏈圖譜,精準對接區內資源與云裳鏈等鏈主企業的核心需求,以鏈主企業激活產業存量、開辟拓展增量,延鏈補鏈強鏈,持續織密服裝產業生態網絡。
(長江日報記者徐丹 李佳 欒嘉雯 通訊員羅依璐 王德清 王佩璽 趙浩宇 阿依努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