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的五年,是襄陽產業強筋壯骨、強勢崛起的五年。一條條產業鏈如巨龍騰空,舞出發展新氣象,一次次轉型升級如淬火成鋼,鍛造出競爭新優勢。
工業“壓艙石”穩健有力?,動能澎湃不息,以“智造”為筆書寫工業強市新篇章;
現代服務業“活力源”百川匯流?,持續賦能美好生活,以“創新”為墨繪就城市發展新圖景;
現代農業產業“基本盤”根基深厚?,筑牢發展底座,以“綠色”為基打造鄉村振興新標桿。
三大產業同頻共振、交響共鳴,共同奏響“鏈上聚勢、智造未來”的時代強音。
這是一份用實干鑄就的答卷,更是一座城市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未來的鏗鏘宣言。
“十四五”即將圓滿收官,而襄陽產業發展的畫卷仍在持續揮灑丹青。鏈上聚勢,構筑起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質造未來,標注出砥礪前行的清晰航向。
一座城市的產業變革,非一日之功,卻因每一個堅定足印,匯聚成通向未來的康莊大道。
襄陽,正以更加從容的姿態、更加堅定的步伐,邁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下一個輝煌五年,在新時代的壯闊征程中,書寫屬于這座城市的產業傳奇!

▲襄陽楚能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項目建設現場
工業脊梁 硬核突破聚鏈成勢鑄就產業新高度

▲10月23日,東風奕派汽車科技公司襄陽工廠內,第100000輛東風奕派納米01下線
“十四五”期間,襄陽工業的征程并非一路坦途,卻始終激蕩著在挑戰中頂壓前行、于困境中轉型突圍的澎湃動能。
面對內外交織的嚴峻形勢,襄陽工業以“轉型”為楫、破局開路,在波折中奮起,在變革中新生。
五年來,襄陽工業的“體魄”日益強健,一舉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50強,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源于其深厚的產業底蘊——全國41個工業大類,襄陽強勢覆蓋37個,形成了以汽車產業為“龍頭”,新能源新材料、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醫藥化工等為“骨架”的具有“襄陽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發展的動能,源自一個個拔地而起的重大項目。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總部襄陽工廠智能制造綠色工廠里機械臂精準揮舞、駱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電池襄陽有限公司(駱駝新能源低碳產業園)內能量涌動、中力電動叉車生產基地里一輛輛嶄新的電動平衡重叉車裝配下線……這些重磅項目的竣工投產,為襄陽工業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硬核驅動力。
尤為矚目的是,五年來,襄陽將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全國首批創新驅動示范市、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等多張“國字號”金名片收入囊中,標志著襄陽的工業能級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轉型”,是這段征程中的核心關鍵詞。襄陽憑借“三線并進”的戰略布局,精準落子,加快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煥發出蓬勃新活力。汽車產業的蛻變最為耀眼,與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深度綁定,新車型、新技術、新平臺持續導入,特別是東風奕派納米01整車的量產,實現了襄陽新能源乘用車“從零到一”的歷史性突破。而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產業基地項目的落戶,更加豐富了襄陽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矩陣,加速推動襄陽汽車整車實現從油向電轉型的根本跨越。與此同時,紡織服裝產業也在科技賦能中“老歌新唱”,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的錦綸66面料、匯爾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玄武巖纖維等創新產品,讓傳統產業煥發新光彩。
新興產業“新苗成大樹”,正以蓬勃之勢開枝散葉。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加速成長,2024年其產值占六大重點產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四成,較“十三五”末大幅提升約25個百分點,已成為拉動增長的核心引擎。其中,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依托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成市級車聯網運營服務平臺,實現無人配送、無人環衛、智能公交等多場景常態化示范;煤磷化工產業強勢崛起,興發保谷磷化工產業園、云圖控股磷化工綠色循環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密集落地,投資、產值“雙千億”的現代煤磷化工產業正加快形成;低空經濟賽道也迎風而起,襄陽依托自身優勢,構建“整機制造+檢測服務+場景應用”全鏈條,設立全國首家低空裝備人機安全評估中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湖北航宇嘉泰飛機設備有限公司成功切入國內主流飛行器供應鏈體系,“低空經濟”從藍圖加速走向現實。
創新,是點燃這一切的星星之火。從湖北德普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金鷹重型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捧回國家科技進步獎,到匯爾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研制的玄武巖纖維五星紅旗登陸月球背面,再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2所的產品護航神舟系列飛船……一批“襄陽造”的“大國重器”巡天探地,閃耀著科技之光。
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襄陽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總數達到6家、居全省第二,新增省級種子獨角獸企業1家、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2個,省級中小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0個、居全省第二;省級數字孿生工廠、無人工廠、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分別達到3家、11家、6個;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7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400家。它們如繁星點點,共同照亮了襄陽工業的璀璨夜空。
服務賦能 活力綻放提質增效激發消費新圖景

▲襄陽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倉庫
若將工業比作襄陽發展的“硬實力”,那么“十四五”期間提質增效的現代服務業,就如一場精彩紛呈的蝶變,為這座千年古城注入了蓬勃的煙火氣、時尚感與便利度。
商貿主體是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其活力直接映射城市的生命力。五年來,襄陽以“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和“商務特派員”的精準服務,全力推動市場主體“生得快、長得好”。
通過落實《襄陽市培育有效市場主體和支持服務業發展補貼辦法》,襄陽持續開展工貿分離、大個體轉法人、數據回流等工作,商貿主體培育成效顯著。
數據最具說服力:襄陽的限上商貿企業數量從2021年的2323家躍升至2024年的5321家,限上法人企業數量占比由44.5%提升至65.9%。這些蓬勃生長的經濟細胞,為襄陽的消費市場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城市的商業面貌也悄然蝶變。一批高標準大型商業綜合體如泛悅MALL、美聯PARK購物中心、東津民發世紀廣場等相繼亮相,不僅改變了市民的消費習慣,更吸引了62個國內外消費品牌落戶,其中27個為首次進入襄陽的“首店”,顯著提升了城市的商業活力與時尚氛圍。與此同時,縣域商業體系也蓬勃發展,通過整體推進、縣域統籌、分步實施的方式,商業網點持續完善,襄州區入選商務部第二批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典型案例集,谷城縣、保康縣獲評省級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試點縣,全市共建成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35個、鄉鎮商貿中心179個(縣鄉覆蓋率100%)、村級便民商店7011個,基本形成“縣—鄉—村”協同發展的商業網絡,有效帶動城鄉供給提質與消費增長。
在商業形態迭新的同時,電商浪潮亦澎湃而來。襄陽積極把握數字機遇,棗陽市、保康縣、谷城縣、老河口市躋身“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實現全市7個縣(市、區)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全覆蓋。一張覆蓋縣、鄉、村的三級電商物流網高效運轉,2024年農村網上零售額增長16.4%,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長8.7%。中國有機谷電商產業園晉級“國家隊”,標志著襄陽電商生態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線下商業同樣不甘落后,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好鄰居超市、竹葉山等企業通過自建平臺或與美團、京東合作,打造“即時零售”新體驗;淘大集的“優大集”平臺,將襄陽農產品銷往全國八大城市,搭建起從產地到餐桌的直通橋梁。

▲工作人員正在襄陽菜鳥跨境中心倉內進行分揀
“電商+”融合模式更帶動傳統產業煥發新生。宜城楚大鴨業借力電商,將一枚皮蛋、一只板鴨打造成年銷2.5億元的爆款產品;谷城堰河村將鄉土民宿、生態茶葉“搬”上網,年線上銷售額突破千萬元;“睞斯購”平臺核心商圈體驗店達到4家,平臺會員突破10萬人,生動詮釋了“數實融合”的賦能效應。
家政服務業也在提質中走向專業化和品牌化。通過搭建“政府部門+家政勞務品牌+家政勞務輸出基地”體系,“襄陽月嫂”“宜城護理員”等勞務品牌含金量不斷提升,48家企業、7012名服務員入駐商務部家政信用信息平臺,好姐妹、開心媽咪等企業帶動2萬名農民工就業,彰顯出服務業的民生溫度與就業承載力。
老字號品牌則在創新中重煥光彩。五年間,襄陽新增中華老字號1家、湖北老字號15家、襄陽老字號10家,通過進商圈、參展會,老品牌吸引新客群,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展現出歷久彌新的商業魅力。

▲唐城景區夜景如畫
商圈與特色街區作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在持續提質升級。北街、603文創園、管家巷等6條街區入選省級特色商業街,北街更躋身省級示范步行街試點。智慧商圈建設同步啟動,北街、長虹路、東津民發世紀廣場三大商圈入選全省首批智慧商圈,數量位居全省首批第一。“景區+商圈”融合模式不斷深化,長虹路商圈、風華路夜市等被納入最美騎行路線,推動商旅文深度融合,拓展了消費新空間。
“十四五”期間,襄陽現代服務業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從商貿主體數量倍增到商業綜合體遍地開花,從電商網絡全域覆蓋到智慧商圈引領風尚,從老字號煥新到家政品牌升級——每一步跨越,都彰顯出這座城市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與創新魄力。
這場以“提質增效”為內核的產業蝶變,不僅增加了優質消費供給,豐富了市民的多元需求,提升了生活品質,更顯著增強了城市的經濟韌性與發展動能。站在新起點,襄陽現代服務業正以更高品質、多元業態與智慧形態,為城市發展注入持續而強勁的“軟實力”,成為引領襄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農業根基 科技賦能沃野千里繪就鄉村新畫卷

▲漢江流域現代農業貿易中心效果圖
襄陽,北聯南襄盆地,南接江漢平原,自古就有“江南之糧倉、荊襄之魚米”的美譽。如今,這片沃土正以科技為筆、以智慧為墨,在“十四五”期間重新定義現代農業的內涵,讓新時代“魚米之鄉”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輝。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襄陽作為百億斤產糧大市的莊嚴承諾。五年來,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如磐石,始終保持在百億斤以上,這背后,是“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協同發力的成果,10000多臺農機具裝上“北斗”智慧芯,無人機噴灑、智能輔助駕駛耕種收、智能灌溉系統等精準運用,智慧農業畫卷在襄陽田野上徐徐展開。
產業振興是農業產業現代化的根本。襄陽聚焦糧食、茶葉、蔬菜、生豬等十條重點農業產業鏈,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8家、省級151家,省級(含)以上龍頭企業數量穩居全省第一。

▲襄陽正大百萬噸飼料智能生產線(資料圖)
“兩資三能”工程為襄陽現代農業產業注入強勁動力。其中,湖北農發集團萬頭肉牛智慧全產業鏈基地、中國城鄉控股、中化農業、省水發集團等一批重大項目接連開工;棗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南漳縣九集鎮農業產業強鎮項目成功獲批。數據顯示,僅今年就引進農業產業項目176個,計劃總投資217.84億元。
品牌強農戰略也綻放絢麗之花。市級層面,“襄陽高香茶”“襄陽牛肉面”“襄陽大米”等六大區域公用品牌聲名鵲起;縣級層面,棗陽皇桃、宜城皮蛋、南漳香菇等“一縣一品”百花齊放。它們共同匯聚成“襄飄天下”的強大品牌矩陣,在全國性舞臺上驚艷亮相。
最令人振奮的,是襄陽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創建征程。隨著省政府“黃金22條”政策出臺,每年逾10億元的強力支持,為襄陽農高區建設注入新動能,這里匯聚了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湖北隆中實驗室等7家高校科研院所,建有52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崖州灣國家實驗室玉米試驗基地、高蛋白玉米、華墨香黑米等前沿成果在此孕育轉化。襄陽農高區,正全力沖刺,志在成為引領漢江流域農業現代化的強大核心引擎,開創襄陽現代農業更加輝煌的未來。

▲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從“賣產品”到“賣品牌”、從“單打獨斗”到“鏈式發展”,襄陽現代農業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變革。這五年,是襄陽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最快、質量效益最好的時期之一,糧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科技支撐顯著增強、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農民獲得感不斷提升。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襄陽農業產業正以更加自信、堅定的姿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這片孕育著希望的土地,將繼續以科技為翼、以創新為帆,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襄陽力量。
未來,襄陽必將書寫出更加精彩的現代農業發展新篇章,讓新時代“魚米之鄉”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