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現場。通訊員 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周東霖 劉桐 朱澤霖)10月26日是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誕辰136周年紀念日。當天,在李四光的家鄉,黃岡師范學院的七位在校生把宣傳李四光“找油”事跡的舞臺劇《地脈尋蹤》成功搬上了舞臺,連演兩天,引發現場觀眾一片叫好。

現場觀眾在聚精會神地看戲。通訊員 供圖
據悉,“科學家故事舞臺劇推廣行動”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青團中央、中國文聯7部委主辦的“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項目之一,旨在資助高校組織創排以著名科學家、杰出科技工作者為主題的舞臺劇,它分為長劇和中短劇兩種類型。
今年上半年,黃岡師范學院傳媒與影視學院申報的兩部舞臺劇《地脈尋蹤》與《本草長歌——代醫圣李時珍》,同時入選中國科協2025年度“科學家故事舞臺劇推廣行動”短劇項目。湖北省科協邀請湖北省電視藝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湖北廣播電視臺首席導演、一級導演郭光俊對這兩部劇的排練進行現場指導。

演出中慶祝“油柱”井噴的場景。通訊員 供圖
《地脈尋蹤》以李四光帶領團隊尋找石油為主線,展現了中國地質工作者打破“中國貧油論”的艱辛歷程,其中,李四光與前蘇聯專家伊萬的學術交鋒是這部時長45分鐘舞臺劇的主要線索和最重戲碼。
《地脈尋蹤》的七個演員均為在校生和留學生,其中扮演李四光的男一號、扮演王若男的女一號以及俄羅斯留學生葉國(中文名)均為2025級大一新生。他們均非表演專業的學生,而全劇的排練時間只有一個多月。

俄羅斯留學生葉國在表演中。通訊員 供圖
在劇中,葉國扮演前蘇聯專家伊萬的助手,一個富有朝氣又十分調皮的小伙子。葉國說:“雖然我講的中文總鬧笑話,但能幫中國科學家‘說話’,特別有意義。我在劇組找到了家的感覺,漢語水平也與日俱增。”記者在后臺發現,葉國拿著劇本反復背臺詞,劇本上的漢字旁邊標著很多俄語注釋。
《地脈尋蹤》的編劇兼導演是傳媒與影視學院的青年教師余浩。她說,《地脈尋蹤》不僅是歷史再現,更能讓青年一代“觸摸科學溫度”。我們用留學生參演的跨文化視角,加一點生活化的語言小插曲,就是為了讓嚴肅的科學故事更接地氣,讓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內核的科學家精神能笑著傳下去。
黃岡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陳向軍說:“傳媒學院立足專業優勢,用小成本完成大制作,將科學家精神這一深奧主題用通俗藝術形式呈現。這部戲的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兼具,不僅是紀念李四光的誠意之作,更是引導青年學子獻身科學的生動教學案例。”

黃師校領導、湖北省李四光研究會、省地質研究院專家與演職員合影。通訊員 供圖
聽說《地脈尋蹤》要公演,湖北省李四光研究會副秘書長、湖北省地質局二級調研員辛莉,湖北省李四光研究會副秘書長、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良哲,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地學科普中心主任王鏑,黃岡市委副秘書長彭文勝等專程趕到黃師看戲,并對非表演專業學生的地質專業表演連聲稱贊。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部舞臺劇《本草長歌 一代醫圣李時珍》也將在本周五周六兩天公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