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通訊員 金楊希 謝寧靜)曲藝,作為中國獨有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體系,是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的 “說唱藝術”。10 月 26 日晚,第五期 “馬習班” 以 “曲藝與中國社會” 為主題,特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后趙士第老師擔任主講人,武漢有閑青年說唱團的演員參與實踐展演,通過 “史論結合,講演并舉” 的方式,以曲藝為鏡,觀社會之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學現場,引導青年學子從民間藝術中感悟文化力量,增強文化自覺與自信,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理解。
趙士第老師梳理先秦以來的曲藝變化歷史,分析曲藝在時代洪流中的角色蛻變。趙老師指出:“曲藝從市井娛樂轉變為革命宣傳動員的武器,正是文藝為時代服務、為人民服務的生動體現。曲藝不僅是娛樂形式,更是社會變遷的見證者、民眾情感的抒發者、時代精神的傳遞者,它始終與中國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是一部‘活態’的、由人民書寫的中國社會史。”

趙士第老師授課
在實踐展演環節,武漢有閑青年說唱團的演員們通過精湛技藝展現了曲藝的多樣性與生命力。江黎老師演繹王、高、李三派快板,展現同一藝術形式的不同風格。郝文慧、王耀暉兩位老師以風趣幽默的方言,呈現相聲的魅力。武漢有閑青年說唱團團長、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任倩老師帶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北小曲《手拿碟兒敲起來》,其清脆唱腔與精湛的 “八點翻花” 技藝,令全場贊嘆不已。任倩老師在分享中談到,他們說唱團致力于瀕危劇種的傳承以及非遺曲藝的創新,堅持 “雙免公益” 演出品牌 “周末有戲”,歡迎感興趣的同學前來學習和傳承曲藝。

武漢有閑青年說唱團團長任倩展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北小曲
課后,學員和主講老師、演員們熱情互動,并現場學習曲藝,親身感受曲藝的魅力。林肯學院柯承希同學談到,今夜的曲藝與他童年記憶產生共鳴,他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食品科學技術學院的宋勉同學感慨:“曲藝表演既有粗獷豪放的一面,又不失細膩精巧,這種‘粗中有細’的美學特征讓我對民間藝術的豐富性有了新認識?!?外國語學院吳雨桐同學則結合自身對京劇、粵劇等的學習與了解,談到曲藝是一種 “活的歷史”,希望可以用流行的手段實現曲藝年輕化的再創造。


學員和演員課后交流
班主任謝寧靜老師總結道:“曲藝的發展歷程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實踐,特別是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曲藝完成了從舊藝術形式向社會主義新文藝的轉變。而這些扎根荊楚大地、專注非遺曲藝傳承與創新的各位演員,他們的赤誠之心讓人感動!” 她鼓勵同學們關注曲藝,用年輕人的方式,運用新媒體、新形式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文明連續不斷的生動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曾有言:“要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深入挖掘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民族服飾、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次課程將曲藝這一 “活態” 文化遺產融入教學,不僅讓學生領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引導他們從民間文藝中感知中國,在實踐中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課程結束后合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