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夏曉倫)“AI的研發和應用,對于老齡化服務會有突破性的進展。但技術也不是萬能的,必須靠家庭制度才能完成養老過程,更需要一個多元的養老系統。”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景軍在近日舉辦的銀齡生活主題沙龍上表示。
當前,我國老齡化進程持續加快,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讓億萬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課題。
活動上,貝殼公益與《人物》雜志共同推出的《老去,我們準備好了嗎?|社區銀齡生活觀察報告》指出,在空間與科技層面,家庭內部常常缺少適老化設計;外部世界則因數字鴻溝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帶來挑戰。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提出,公眾對于老去存在幾個誤區,比如把老去和衰弱、疾病混為一談,或者把養老當作個人問題。
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中心主任孫曉紅表示,隨著人越來越長壽,“年輕老人照護年老老人”越來越普遍。年輕老人同時面臨體力上和心理上的壓力,因此更需要培養專業的,能夠照護老人的、有技能的群體。
關于居住空間,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周燕珉強調,適老化改造的核心是“精細化和人性化”,其最終目的“就是讓老人能盡量自己照顧自己,讓老人自立生活的時間更長點”。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趙冬梅提到,“當父母的各項能力衰減,我們要多跟父母交流,甚至要‘教育’父母,幫助他們了解你在做的事情,了解這個正在迅速變化的世界,他們才不會慌,不會對自己著急。”
貝殼集團副總裁、貝殼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賈生平表示,“老年困境”是一個群體的困境,也是不同個體具體問題的總和,希望搭建一個平臺,讓銀發群體的真實生存狀態被更多人“看見”,從而推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問題的解決中來。
專家表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協同發力。從頂層設計、完善政策保障,到社會組織搭建平臺、鏈接資源,再到每個家庭履行贍養責任、傳遞親情溫暖,唯有形成“各方聯動、多元參與”的合力,才能破解銀齡生活的痛點難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