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仁花(中)為老人包餃子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黃志剛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黃志剛 通訊員王文初 顏石)村民說,46歲的翁仁花,有一顆善心——每年重陽節(jié)前,她都會邀請村里500多名60歲以上老人吃餃子,今年是第9年。村民還說,作為第四代兒媳,翁仁花繼承了倪家“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好家風。重陽節(jié)前夕,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湖北省公安縣埠河鎮(zhèn)代市村,這里正在進行一場別有風味的餃子流水席——從清晨到午后,村里年過60歲的老人陸續(xù)前來吃餃子,而不足60歲的“年輕人”則負責包餃子,現(xiàn)場一派暖意融融的景象。
“余叔,今天來幫我支個篷子吧。”10月27日6點半剛過,69歲的代市村四組村民余習章便收到了翁仁花的求助電話。
翁仁花在村里開了一家牛肉醬生產廠,余習章和一些打零工的村民空閑時在廠里幫工。
“端午節(jié)請老人吃粽子,重陽節(jié)、冬至請老人吃餃子,年年如此,誰做得到?”余習章滿臉贊許地對極目新聞記者說。
7點剛過,帳篷里翁仁花忙著攪拌瘦肉泥和玉米粒。“一大早去市場買了130個玉米棒和400斤新鮮豬肉。”翁仁花一邊埋頭忙碌,一邊向記者介紹,前一天晚上,她預訂了5000個餃子皮。
“餃子熟了沒哦?”8點47分,棚外傳來73歲老人蘇金海的招呼聲。
“馬上好,再煮一下就好了。”約4分鐘后,她取出一次性碗筷,為蘇金海老人盛出了當天的第一碗餃子。
蒸鍋的開水不停沸騰,也不停被新下鍋的餃子降溫。有人吃餃子,就有人包餃子。
極目新聞記者采訪得知,翁仁花舉辦餃子宴的緣由源于她正在傳承的公安牛肉醬制作技藝。目前,她依靠生產公安牛肉醬成立了荊州市醬香人家食品文化有限公司,一年產能達到24噸。
翁仁花說,公司成立9年來,她只做“孫夫人”公安牛肉醬一個單品,“不為別的,就為了四代婆媳傳承了百年的老手藝。”
原來,倪家有個家規(guī):公安牛肉醬制作技藝不傳兒女,只傳嫡長子兒媳。作為倪家的第四代兒媳,翁仁花目前是公安牛肉醬制作技藝的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奶奶有8個兒女——4男4女,但都沒傳。”翁仁花說,她婆婆劉萍曾告訴她,傳給兒媳是最智慧的選擇,因為一個家庭中,婆媳關系和睦,才能家和萬事興。她特意在公司名稱中加了“文化”二字,這不僅僅是對先輩傳統(tǒng)技藝的致敬,更是對家風、家庭倫理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