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近日,由水利部制定的國家標準《幸福河湖評價導則第1部分:流域面積3000km2以下(含)河流》(GB/T446336.1—2025,以下簡稱“幸福河湖評價標準”),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正式發布,將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這是我國首次針對幸福河湖評價發布國家標準,為全國中小河流系統治理與民生服務提質增效劃定了權威的“國標基準線”。
美麗河湖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母親河孕育民族文化,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為農業、工業和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水源。水利部公布數據顯示,自2022年啟動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以來,截至2025年9月底,88條(個)母親河(湖)復蘇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年來,各級水利部門因地制宜構建各具特色的河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河湖+”融合模式,打造以河湖水系為依托的綠色產業鏈、生態農業帶、優質服務業體系,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統籌兼顧。
在今年兩會的“部長通道”上,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強調:“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水利部將堅持不懈做好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這篇大文章,讓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讓越來越多的河湖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2025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充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這為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水利部河湖管理司河湖長制工作處處長楊思表示,幸福河湖建設應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與產業發展、改善人居環境、居民增收有機結合。
記者了解到,此次發布的幸福河湖評價標準精準聚焦流域面積3000km2以下的中小河流,此類河流數量占全國河流總數的90%以上,遍布城鄉腹地,既是農田灌溉、城鄉供水的“生命線”,也是居民休閑親水、鄉村生態風貌的“風景線”。標準首次把“幸福”從抽象感受變成可量化、可落地的具體指標,構建起涵蓋安瀾、健康、美麗、文化、發展的5項一級指標體系,并細化為防洪達標率、排澇達標率、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情況等14項二級指標,同時明確了河湖幸福指數取值規則、評價結果形成規則、評價報告編制等要求,為各地開展河湖保護治理提供了清晰可依的“幸福標尺”。
據悉,此次發布的第一部分是《幸福河湖評價導則》的“開篇之作”,后續還將出臺針對流域面積3000km2以上河流和湖泊的第二、三部分,最終形成覆蓋全國江河湖泊的幸福河湖評價體系,為美麗中國建設與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標準支撐,推動我國河湖保護治理邁向生態與民生共贏的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