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沈陽10月30日電題:“蘇超”火了后 一個足球傳統強省的羨慕與追問
新華社記者
“蘇超”熱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席卷全國。這項現象級草根足球賽事,不僅成為變“流量”為“留量”“增量”的優秀樣本,還催生了“贛超”“漢超”“川超”等遍地開花……
如今,這股熱潮吹過山海關,來到足球底蘊深厚的遼寧,引發一片驚嘆與羨慕之余,更深層次地觸動了這片熱土上從業者與愛好者的集體思考。
足球大省,咋沒出“蘇超”?
“業余足球賽怎么能火成這樣?簡直不可思議!”談到“蘇超”現象,不少遼寧足球人發出這樣的感慨。
事實上,足球大省遼寧的民間足球一直是片熱土,首屆“遼超”去年便已開賽,時間上更早于“蘇超”。然而,先發未必先至,“遼超”未能掀起同等規模的聲浪。一邊是“蘇超”單場傳播破億、現場觀賽人數超6萬、95.9%的觀眾產生門票之外消費的驚人數據;另一邊,是首屆“遼超”不溫不火的現實。這種反差,引發了遼寧足球人的思考。
“遼寧完全有玩轉‘足球經濟’的潛力,但首屆‘遼超’在媒體運營和賽事推廣上確實存在短板,這方面我們還需要補課。”跟蹤報道“遼超”的自媒體人王偉坦言。
熱風北上,第二屆“遼超”采取南北分區賽制,營造賽區與城市間話題,并鼓勵觀眾免費觀賽,熱度逐步攀升。王偉介紹,自己制作的內容起初反響平平,但隨著對遼陽“學生軍”的拼勁、撫順老將的鄉情、葫蘆島爆冷淘汰衛冕冠軍等故事接連受到關注,他發布的不少視頻播放量已經突破百萬。
遼寧足球底蘊深厚,曾創造聯賽“十連冠”輝煌,在中國足壇留下“無遼不成軍”的佳話,也見證了國足沖進世界杯,本就擁有豐富的故事素材。王偉等一批自媒體人,開始嘗試為球隊“造梗”、用AI寫歌,并將各地風景與文化巧妙融入賽事報道。
“我發現,‘蘇超’的經驗是可復制的。一旦為足球注入文化和娛樂元素,原本對足球無感的人也會被吸引進直播間。”王偉說。
從早期需要組織球迷“帶任務”觀賽,到大連對陣本溪一役吸引約1.2萬名觀眾自發涌入,遼沈球迷會會長何大鵬真切感受到了“遼超”的升溫。
在何大鵬看來,賽場內外展現出的全民參與和城市認同感,是各地“城超”火爆出圈的秘訣。“醫生、程序員、外賣員同場競技,燒烤店成為贊助商,觀眾為城市榮譽吶喊——每個人都是家鄉的球迷,這是最純粹的情感。”他認為,盡管完全復制“蘇超”熱度不易,但堅守“草根”本色、強化地域認同的思路,值得遼寧繼續深入借鑒。
“蘇超”之外,“中超”球市不遜色
“蘇超”等民間足球賽事的異軍突起,貌似搶了中超的風頭。但跳出社交媒體的熱度數據,轉而觀察廣大球迷“口口相傳”“用腳投票”的線下主場,不難發現中超等職業足球賽事并不遜色。
在遼寧,中超“升班馬”大連英博單場上座人數屢破6萬,上座率亞洲領先;本賽季一路“沖超”成功的遼寧鐵人坐鎮沈陽鐵西體育場,場均也有約3萬人現場助威。
翻開各地的“超賬本”,被大家熱議的“第二現場”、足球嘉年華、特產集市等一系列文體旅融合的打法,在中超、中甲的遼寧球隊主場也已不是新事物。
在遼寧,球市的火爆催生了以“票根優惠”為紐帶的消費場景,“憑球票享八五折”等優惠讓票根成為在酒店、餐飲等商家的“打折卡”。鐵西區商務局副局長王琦介紹,這種以球會友、以票惠民的模式,能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而大連英博在“經濟賬”外,球員們還走入社區、養老院進行公益活動,輻射了更大的社會效應。
何大鵬認為,“蘇超”的熱度出人意料,與當地缺乏頂級職業球隊有一定關系,“另辟蹊徑后,民間賽事反而成為另一種‘出口’。”而在足球大省遼寧,“遼超”的進一步發展,要注意與遼寧兩支職業隊伍的主場賽事形成互補與共存,在周期、場地等不“撞車”的前提下,共同帶動足球經濟,為城市發展持續注入活力。
42歲的陳星闊別職業賽場多年,今年以“遼超”沈陽隊隊長的身份重返綠茵場,并在沈陽隊對陣鐵嶺隊的比賽中,以一腳凌空遠射“世界波”刷屏網絡。他認為,即便在足球強省遼寧,擁有職業球隊也只有沈陽、大連等少數城市,而“遼超”允許每個城市組隊,讓更多無處安放的足球熱情有了歸宿,為遼寧補全了足球版圖。
遼陽、葫蘆島隊以大學球隊為班底,組建“學生軍”;本溪隊首次組織球迷客場遠征……“遼超”讓足球的熱度逐步延伸到更多小城,形成了不僅限于球迷的“破圈”效應。作為足球青訓的推廣者,陳星觀察到,這種“破圈”效應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陪伴孩子走進球場,“這對青訓也是重大利好”。
在業內人士看來,民間足球和職業足球賽事各有定位和價值,前者讓不知道角球、越位的新球迷進來,讓曾被足球傷了心的老球迷回來,“炒熱”社會氛圍;后者立足于職業賽場和競技成績,為足球愛好者樹立標桿和榜樣。二者分屬于足球“金字塔”的不同層級,共同的目標是做大足球人口和市場。
“蘇超”“中超”,不應拉踩但可借鑒
網絡上,常有人將“蘇超”和職業聯賽做對比,甚至拋出“讓‘蘇超’球員踢中超、國家隊”的辣評。但在足球專業人士看來,草根賽事和職業聯賽定位不同,業余球員與職業球員的競技水平也隔著一道專業的鴻溝。
沈陽市體育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那宏宇認為,這反映了觀眾對不同賽事的不同心理預期。“‘蘇超’看著更熱鬧,可能因為氛圍相對輕松,表演性強,但職業聯賽看重競技成績,球員注重防守、動作簡單高效,場面可能顯得不夠好看。”
遼寧省足球協會副主席田俊杰認為,現階段的“蘇超”更像是以足球為載體的文旅產品,其出圈邏輯和淄博燒烤、“爾濱”旅游相似。“網上的一些說法,更多反映出大家對國足的‘恨鐵不成鋼’。”
但另一方面,業內人士認為,“蘇超”的成功能啟發職業足球從業者跳出“條條框框”,一方面減少“怕踩線、怕出事”的顧慮,優化報批流程,創新經費使用方式;另一方面在賽事運營、氛圍營造上求新求變,讓足球真正融入城市發展與大眾生活。
“足球振興是一場長跑,需要用改革思維推動高質量發展,不能寄望于任何‘靈丹妙藥’。”田俊杰說,中國足球不缺少“草根”聯賽,但打造形成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品牌賽事,進而助力足球文化和水平的提升,仍需久久為功。
王偉計劃將“遼超”的經驗復制到丹東的匹克球、東北冰雪運動等其他本土賽事推廣。在直播中,他和在“蘇超”效力的大連老鄉取經,探討如何將家鄉民間賽事辦得更好——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加入這場討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