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肖自立、王德霞)“以前有糾紛要么吵到鎮上,要么積怨在心,現在網格員主動上門,干部帶著方案調解,鄰里關系越來越和睦!”近日,鐘祥市舊口鎮田浲村村民查某望著田埂邊修剪整齊的樹木感慨道。曾因樹木遮光結怨多年的他,如今與鄰居杜某重歸于好,這正是舊口鎮綜治中心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治理”的生動縮影。
基層矛盾如土地權屬、鄰里摩擦等,若處置不及時易演變為“大事”。近年來,舊口鎮綜治中心以“排查在前、多元共治、長效固本”為抓手,成功化解田浲村樹障、沙港村灌溉、鄭橋村梨樹遮陽等典型矛盾,探索出“預防——化解——鞏固”閉環治理路徑,為鄉村和諧穩定提供了可復制樣本。
織密 “排查網”:讓矛盾隱患“浮出水”
“矛盾化解,早發現是關鍵,找得準是核心。” 舊口鎮綜治中心主任臺旭敏表示,該鎮打破“坐堂等案”模式,構建起立體化排查體系。

構建排查體系。通訊員 供圖
120余名村組網格員化身“田埂守望者”,每周至少3次深入農戶開展“拉網式”排查,對土地流轉、用水用電等矛盾易發領域建 “臺賬”。田浲村網格員發現杜某樹木遮擋鄰田致查某、王某農作物減產引發的矛盾后,第一時間上報,為化解爭取了時間。
舊口鎮依托“鐘祥治安要素智能管控平臺”,整合多部門數據構建“矛盾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沙港村灌溉沖突中,網格員通過平臺一鍵調取稻田面積、用水記錄等數據,快速鎖定“用水分配不均”焦點;平臺生成的“矛盾熱力圖”,還為專項治理提供決策參考,推動排查從“憑經驗”向“靠數據”轉變。
針對農忙用水高峰、土地流轉集中期等節點,該鎮開展“靶向式”排查:春耕查水渠維護與用水糾紛,秋收后聚焦土地流轉矛盾,以“常態+專項”確保隱患“排全查深”。
深耕 “化解田”:讓多元力量“齊上陣”
基層矛盾交織法理、情理與鄉俗,單一力量難破解。舊口鎮打破“部門壁壘”,構建“縱向聯動、橫向協同”的多元化解體系。

多元化解體系。通訊員 供圖
綜治中心接到矛盾信息后迅速研判,統籌力量組建調解組。田浲村樹障糾紛上報當天,便聯合林業站、村委會成立小組;沙港村灌溉沖突發生后,2小時內專業力量趕赴現場。調解人員帶皮尺量遮光范圍、頂烈日標樹枝邊界,“脫鞋下田”的做法既掌握了實情,更顯出了化解誠意。
鄭橋村梨樹遮陽糾紛中,村政法主任以“遠親不如近鄰”開導村民汪某,網格員再依相關法律法規釋法,助其平衡“情與法”;另一方面,老黨員、鄉賢等“本土力量”用“土話”講道理,沙港村老干部更以“共同修水渠”的記憶喚起雙方情誼,為調解鋪路。
針對不同矛盾,該鎮創新化解技巧:田浲村以“法理+情理+長遠利益”促成杜某剪樹、對方自愿補償樹苗損失的共贏方案;鄭橋村提“果實豐收后修剪”方案,兼顧汪某收成與遮光問題;沙港村建“田間鐵鍬”制度,由專職放水員管灌溉,從制度上避免沖突。
筑牢“穩定堤”:讓治理效能“可持續”
“矛盾化解不是終點,而是提升治理能力的新起點。”舊口鎮黨委書記強調,要堅持“解一個問題、治一類現象”,推動治理能力提升。

治理問題。通訊員 供圖
閉環回訪確保“案結事了人和”。該鎮建立“調解——回訪——鞏固”機制,定期“回頭看”。鄭橋村秋收后回訪,確認汪某剪枝、王某的莊稼獲光照,兩人重歸于好;沙港村曾沖突的農戶不僅互幫工,還共護水渠。
此外,該鎮還從典型案例中提煉“一線工作法”“三結合調解術”,編印《農村矛盾糾紛調解手冊》;開展“法治+科技+鄉土智慧”培訓,一年來培訓230余人次;升級管控平臺,新增“矛盾預警模型”“視頻調解室”,實現小糾紛“線上調”、復雜案“遠程助”。同時,修訂村規民約,田浲村增“農田禁種高大喬木”條款,沙港村寫入“統一放水管理”;培育120余名“法律明白人”,開展“以案說法”活動,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治理”,舊口鎮綜治中心用創新破難題、用真情暖民心,讓鄉村“神經末梢”更敏銳、“治理根系”更發達,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和諧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