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農戶正在清洗紅錐林菌。受訪者供圖
時值深秋,廣西浦北連綿的紅錐林已過了菌菇盛產的季節,但當地的“紅火”事業并未停歇。在廣西浦北龍升紅椎菌有限公司的車間內,空氣中彌漫著獨特的菌香。“采摘季結束了,但銷售和品牌推廣正是關鍵時期。”龍門鎮廣西浦北龍升紅椎菌有限公司加工、銷售基地負責人陳能波說:“這朵無法人工栽培的‘南方紅參’,正從這里的生產線,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餐桌。”
紅椎菌,俗稱紅菇,是一種與紅錐、白椎樹根共生,只在特定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下才能生長的野生食用菌。在浦北,紅椎菌產業近年來已成為帶動群眾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數據顯示,2024年浦北縣紅椎菌產量達810噸,產值達4.86億元。
“紅椎菌非常‘嬌貴’,可以說它只認浦北這片山水。”廣西欽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賴崇健站在林間解釋道。這種珍稀菌類必須與紅錐、白椎樹的根系共生,對氣候、環境和土壤要求極為苛刻,至今無法人工栽培。
浦北縣坐擁38.4萬畝天然錐林,其中紅錐林面積達26.1萬畝,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天然菌庫。這片綠水青山,如今真正成了浦北人民的“幸福靠山”。
“紅椎菌可是個營養寶庫。”賴崇健拿起一朵干菌介紹,“它富含18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抗癌物質硒含量很高,所以才有‘南方紅參’的美譽。”
在浦北,“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將分散的菌農凝聚成了產業共同體。
“我們的紅椎菌從‘土特產’變成了‘國字號’品牌。”陳能波自豪地告訴記者,他的公司去年賣出3萬多斤干貨,均價五百多元,還為當地群眾提供六十多個就業崗位。
如今,龍升合作社入社農戶達330戶,建立紅錐林基地8500多畝,輻射帶動全縣1.5萬多戶農戶共同發展。
2011年,浦北榮獲“中國紅椎菌之鄉”稱號;隨后,紅椎菌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品牌的打造讓這朵“深山珍菌”身價倍增。
“龍升牌紅椎菌不僅暢銷全國,還出口到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地。”陳能波自豪地說。近年來,產品先后在中國—東盟博覽會、香港推介會等大型展會上亮相,贏得眾多海內外客商的青睞。
“這片林子是祖輩留下的財富,更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廣西欽州浦北縣龍門鎮林塘村村支書容家良望著連綿的錐林動情地說。近年來,通過改良紅椎菌生長環境、增加林地濕度、人工營養補給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促進紅椎菌增產增收,平均畝產達100公斤。
這朵小小的紅椎菌,正帶著大山的饋贈,從浦北的綠水青山間,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