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左乙辰 通訊員 鄒艷、李佳豪)千年銅都,群賢畢至;氫能浪潮,奔涌向前。10月30日,2025黃石(大冶)氫能高質量發展推介會在大冶舉行,98名氫能領域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及高校學者齊聚,共話氫能產業發展藍圖。
會上,大冶不僅發布氫能產業發展政策,全面展示“制儲運加用”全鏈條成果,更釋放出大力發展氫能產業、打造清潔能源之都的堅定決心。

大冶氫能產業的突破性進展,在市委書記孫輒的發言中得到印證。他在會上回顧了城市能源轉型歷程,他指出:“從木炭到煤炭,再到天然氣、氫能,每一次用能革新都推動大冶升級。如今,姜橋制氫工廠的投產是關鍵一步。”
據悉,作為全省首座制氫工廠,姜橋制氫工廠采用“堿性 + PEM 電解槽”工藝,制氫純度達 99.999%,配套的30兆瓦光伏電站年產綠電 3000萬千瓦時,“真正實現綠氫低成本規模化生產,為產業鏈打下堅實基礎。”

在儲存與應用環節,大冶市副市長吳飛進一步補充細節:“項目依托千年礦冶資源,把廢棄礦洞改造成‘地下氫庫’,既降低成本又提升安全,這是大冶獨有的優勢。”
在應用端成果方面,“氫能公交線、氫能重卡及冷鏈物流車均已投入運營。”吳飛介紹,當前,該市正全力推進湖北唯一、全國礦山領域唯一的綠電綠氫制儲加用一體化國家示范項目。該項目涵蓋綠電綠氫工廠、綜合能源站、氫能智慧運管平臺、氫能礦山機械應用、氫能創新科技園等七大子項目。

據了解,大冶市工業門類齊全,涵蓋41個大類中的 32個,“3+2+X”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氫能產業提供了肥沃土壤:千年礦冶留下的大量尾礦庫、邊坡地可建設光伏電站,為制氫提供廉價的綠電;龐大的廢棄礦洞,可打造為巖洞儲氫庫,大幅降低儲氫成本;現有的礦區生產資源和運輸需求,為大冶市氫能重卡、氫能礦山機械市場的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鋼鐵產業減排降碳要求,為大規模用氫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大冶市將精準布局全產業鏈:上游招引綠電制氫及關鍵材料裝備制造企業;中游攻堅高壓氣態、低溫液態及地下分布式存儲氫技術,加快發展關鍵配套;下游引入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企業,拓展儲能與交通應用場景。
“氫”裝上陣,“煥”新出發。當前,大冶已明確了清晰目標: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整的氫能產業集群,建成具有地區影響力的氫能產業基地,推動“礦冶之都”向“清潔能源之都”邁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