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雪技術讓山區公路行車更安全。 (湖北日報通訊員 陳東東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潘慶芳 鄧志朝
10月22日,神農架林區開始降雪。這里平均海拔1300米,冬季降雪量大,公路積雪凝冰現象較為常見,冬季道路交通安全也變得尤為重要。
“在省交通運輸廳的大力支持下,通過修建智能融雪化冰公路,讓昔日的事故多發路段事故率大幅減少。”神農架林區公路管理局副局長王建群說。
氣溫驟降,從松柏鎮出發一路向西,駛上10多米寬的S307省道,沿途崇山峻嶺,不斷有旅游大巴和小車經過。該省道從八角廟到茨芥坪(簡稱“茨八線”)有15公里,幾乎全是“山路十八彎”,急彎險段多。
智能融雪化冰系統就建在這條路上。沿線可見,每隔幾公里,路邊就有一個綠色的小房子和一個白色的箱子。53歲的陳績正彎腰用鑰匙打開箱門,逐個檢查開關。他是松柏公路管理站副站長,也是智能融雪化冰系統的操作員。
“每當下雪時,就要提前按下開關,30分鐘后路面開始升溫,最高可達10攝氏度左右,積雪能自動融化。”陳績介紹,茨八線設置了13個變電柜,智能融雪化冰路段里程3.1公里,系統主要分布在彎道、陡坡和背陽坡處。
茨八線是松柏鎮到木魚鎮、天燕景區以及大九湖等景區的必經之地,冬季滑雪旺季一天通行車輛可達1500輛,海拔從千米躍升到1700米,且位于陰坡,冬季道路長時間結冰。
為從根本上解決冬季冰雪天氣行車安全隱患,提升道路服務能力,2022年,在省交通運輸廳指導下,神農架林區交通運輸局投資億元,對該路面應用融雪技術進行提檔升級。全線采用緩釋型蓄鹽路面和碳纖維加熱路面技術。
從路面外觀來看,黑色的瀝青路面有鹽白色的顆粒。“這就是緩釋型蓄鹽路面,在瀝青混凝土中添加抗凝冰材料。”王建群進一步解釋,蓄鹽材料中的鹽分充分融入混合料中,通過擠壓滲透,逐漸向鹽分濃度較低的路面透出,從而防止和延緩路面的結冰。
還有更神奇的技術,在10厘米的地下。王建群說,監測數據反饋至監控系統后,將進行智能預判,以控制加熱系統的開關,加熱系統啟動后碳纖維材料開始發熱,路面溫度升高,從而起到融雪化冰的效果,這猶如給路面鋪上一層電熱毯。
“我們每年都要來神農架旅游,路面能夠快速除雪,讓行車更安全了。”在一處觀景點,自駕來此的河南鄭州李女士正給丈夫拍照。
王建群介紹,3年來,運用融雪技術讓路面行車更安全,交通事故率降低52%,助力神農架林區冬季滑雪旅游經濟。此外,還降低養護成本,提高道路養護質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