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通訊員李鑫鑫 張雅淇)熊某與牌友彭某想掙“快錢”,兩人用手機下載網絡租車軟件租車,然后偽造證件將租來的車進行抵押,從而騙取抵押金。近日,經隨州市曾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詐騙罪對熊某、彭某判刑,并處罰金。
日前,承辦檢察官介紹,2024年12月21日,熊某在某網絡租車平臺租了一輛黑色別克小轎車。隨后,熊某來到陳某的二手車公司,與陳某簽訂了抵押合同,騙取抵押款2.4萬元。
“要想成功抵押,還需要有行駛證、機動車登記證等相關證件。”據熊某供述,為了能讓車輛順利抵押,他找人幫忙制作假證件。為了不讓事情敗露,熊某一直在上述租車平臺續租該車輛。
不到半個月,熊某想再次通過上述方式套現,于是找到牌友彭某。二人又在第二家網絡租車公司租賃了一輛大眾小轎車,找吳某(另案處理)給熊某偽造了車主的身份,由熊某冒充車主與另一家二手車公司法人馬某簽訂抵押合同,將該車以5萬元進行抵押。拿到錢款后,熊某借給彭某1萬元,剩余錢款被熊某用于生活開銷。
“他與我們公司續租了3次,一共租了6天,到了還車時間卻找各種理由推托不還車?!钡诙易廛嚬鞠嚓P負責人葉某氣憤地說道。最終,該公司通過技術手段,在郊區的一處上了鎖的院子里找到了車,察覺到不對勁的葉某找熊某質問,熊某承認私自將車進行了抵押,但抵押的錢款被揮霍完了,已無能力贖回車輛。2025年1月13日,葉某到公安機關報案。案發后,公安機關將涉案車輛及時追回發還。
3月24日,案件被移送到曾都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承辦檢察官經審查認為,熊某伙同彭某,兩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該院以涉嫌詐騙罪對熊某、彭某提起公訴。在案件審查起訴過程中,承辦檢察官耐心釋法說理,促成熊某、彭某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協議,二人親屬代其賠償了被害人部分經濟損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