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劉書恒)近日,以“人才引領?智匯雅礱”為主題的“山南人才月”活動在山南市正式啟動,作為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情系山南人才緣”活動同步開展,以智力賦能山南高質量發展。其中湖北省質檢院推動的高原印染工藝科研合作項目,成為鄂藏“智力援藏、技術興藏”的生動實踐。
簽約合作:非遺與科技的跨域融合
在“情系山南人才緣”合作簽約儀式上,湖北省質檢院與山南市市場監管局正式簽署《高原印染工藝科研創新合作協議》。此次簽約標志著雙方在非遺產業質量提升領域達成深度協作,將聚焦“扎囊氆氌”這一承載千年藏文化記憶的非遺技藝,共同推進高原印染工藝地方標準體系建設,著力填補高原傳統紡織品標準化領域的空白。
座談謀策:三步路徑破解產業瓶頸
簽約儀式后,山南市市場監管局隨即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了湖北省質檢院代表、高級工程師巴鑫關于項目推進情況的匯報。圍繞氆氌產業高質量發展痛點,會議明確了“標準先行、技術護航、品牌升級”三步走發展策略:一是搭建標準體系,雙方將在2027年內完成《氆氌染色(合成染料)技術規范》地方標準草案編制,覆蓋從原料篩選到成品檢測的全流程質量管控,為產業發展劃定“技術標尺”;二是提升檢測技術能力,通過加強鄂藏兩地技術交流,推動山南市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檢測能力建設,為當地氆氌產業培育一批本土質量技術人才,為產業發展筑牢“技術防線”;三是加強品牌建設,以“標準+認證”雙輪驅動,推動產品質量與品牌價值同步提升,助力向“標準化產業”轉型,激活產業發展“內生動力”。
山南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北省質檢院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方案,更是產業升級的系統思維,為西藏非遺產業質量提升提供可復制的“湖北經驗”。
數據顯示,當前山南市氆氌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多元態勢,總產值達1.3億元,已帶動7500人就業,標準化發展將進一步釋放這一非遺產業的經濟潛力。
據悉,此次湖北省質檢院牽頭的項目,不僅推動“扎囊氆氌”非遺技藝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更構建起鄂藏質檢領域人才互通、技術共享、標準共建的長效機制,充分展現了湖北省質檢院在落實國家援藏戰略、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中的責任擔當,為兩地標準化建設、產業協作、人才培養深度融合寫下精彩注腳,也為西藏非遺活化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