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劉文穎 實習生 段峣 黃皙真 通訊員 董德禹)2月13日,由武漢市城管執法委統籌組織、武漢市城投集團(城運公司)投資實施的武漢市長江二橋漢口岸黃浦大街立交橋下空間改造項目正式亮相,成為全市橋下空間整治與功能升級的典范。
項目以“激活灰色空間”為核心,通過科學規劃與創新設計,將曾經的“灰色地帶”轉化為集生態、功能與人文于一體的城市公共空間,為市民打造更宜居、更具活力的城市環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并非單向推動的“政府工程”,而是通過深度結合網絡互動與城市更新,創新探索出“線上共建+線下兌現”的城市更新新路徑。

便民停車
聽民聲于指尖,匯民意入規劃
武漢三鎮隔江鼎立,橋梁眾多,然而包括黃浦大街立交橋在內的部分橋下空間存在環境雜亂、設施陳舊、違規占用等問題,不僅影響市容市貌,更制約了城市空間的綜合利用。
項目啟動前,武漢市城管執法委依托“武漢城管”微信公眾號、周邊社區網格群等新媒體平臺,圍繞#橋見武漢#話題廣泛聽取市民和學校群體的意見建議。市民通過留言、互動等形式表達訴求,“學生通行安全”“停車難”“橋下昏暗”等成為高頻訴求。
針對這些“云上民聲”,市城管執法委第一時間組織專家團隊線上匯總、線下調研,邀請網民代表、學生家長代表參與方案研討,推動群眾提議落地為民生項目,確立了“護學休憩+智慧停車+文化集市+休閑打卡”的復合型功能布局。

舉行藝術展
線上民意推動線下蝶變
項目實施過程中,武漢市城管執法委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方案,并協調相關單位和部門全力推進。黃浦大街立交橋下空間改造以《武漢市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規劃及技術導則》為指引,遵循“公益優先、因地制宜、網民共建”原則,通過實地調研和科學論證,多渠道廣泛聽取市民意見,精準對接實際需求。創新提出橋下空間功能再造+護學服務升級的改造方案,解決學生上下學高峰期交通安全問題,為市民提供便民服務和文化體驗空間。
增設360度智能監控、防滑透水步道及風雨連廊,打造安全通學路徑,設立“護學驛站”,提供應急物資、休憩座椅及圖書角,護航師生每日通勤;整合零散地塊,新建智能化公共停車場,新增車位140余個,接入“武漢停車”App實現無感支付,有效緩解周邊居民及游客停車難題;利用橋下開闊空間打造文創市集,引入本地手作、藝術展覽及便民服務,為市民提供休閑社交新場景;優化過街人行通道及周邊道路的銜接,增設夜間照明與休憩設施,提升橋下空間可達性與安全性。

五一期間開展橋下電音節
融合傳播,讓群眾共建更有溫度
改造完成后,武漢市城管執法委策劃推出系列短視頻專題《橋見武漢·漢口黃浦立交橋下煥新蝶變》,以“橋下空間煥新、人民城市共建”為核心,在“武漢城管”微信視頻號、微博、抖音等多平臺同步上線。
視頻發布后迅速引發網絡熱議,#橋見武漢#話題熱度持續攀升,《人民日報》要聞版以武漢為例進行報道,成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后全國關注的典型案例。
同時,武漢市城管執法委又組織居民代表、學校負責人、家長代表等召開多場線下座談會,針對橋下照明、休息區管理、停車秩序等問題,建立持續反饋機制。
未來,按照武漢市城管執法委制定的“二環線以內景觀為主、二環線景用融合、二環線至三環線功能為主”的總體原則,至2025年底,武漢市城投集團公司將完成7處橋下空間試點改造。在此過程中,市城管執法委將繼續通過網絡平臺收集民意、展示成果、凝聚共識,形成“線上聽訴求、線下抓落實、網上曬成效”的良性循環。
報名單位:武漢市城市管理執法委員會

第七屆“湖北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宣傳展示活動正在報名參選階段,歡迎省內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積極報名。欄目組將對報名參評的案例擇優刊發,推介并分享各地在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的過程中,涌現出的創新經驗和做法(僅分享刊發,不作為評選依據)。
報名郵箱:2815433597@qq.com,咨詢電話:027-88567717。
報名詳情及下載報名表點擊:“建功支點 網聚力量”!第七屆“湖北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宣傳展示活動啟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