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通訊員 江軒
秋日的江漢平原,江陵縣普濟鎮東李村是一幅流動的畫卷。金黃的稻浪剛收割完,新播種的麥苗正蓄勢生長,而比自然景色更動人的,是村里最近躍動的“三重奏”——秸稈禁燒的智慧實踐、水系治理的攻堅行動、政策入戶的暖心傳遞,共同奏響了一曲生態與民生共榮的田園交響曲。
最近兩周,江陵縣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一起,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浸潤民心,在田野阡陌間寫下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第一樂章:秸稈離田記——從“一把火”到“變廢為寶”
“往年這時候,田里濃煙滾滾,眼睛都睜不開?!闭驹诮瘘S的稻田邊,村支書付國平擦了擦額頭的汗水,“今年駐村工作隊跟著我們搞秸稈離田,大大增加了秸稈離田效率,既保住了藍天,又讓秸稈成了‘香餑餑’?!?/p>
光說不練假把式。宣傳之余,工作隊員們直接穿上雨靴,下到地里,幫助農戶將散落的秸稈歸攏、打包、裝車。
“沒想到這些縣里來的干部,干農活也是一把好手!”村民張大爺看著自家原本散亂的田塊很快變得整潔,笑得合不攏嘴,“他們這么實誠地幫咱,咱也得自覺,保證不點一把火!”


駐村隊員齊少華指著遠處正在裝車的秸稈捆說:“普濟鎮里引入了3家秸稈回收企業,全村2000畝水稻秸稈全部實現離田利用。現在村民們都說,這秸稈是‘金條’不是草包!”
第二樂章:清渠行動——讓“母親河”重煥生機
“看這水多清!以前溝里全是垃圾和地籠,魚都死光了。”村民陳大勇蹲在村東頭的溝渠邊,用竹竿挑起一個廢棄的地籠。
東李村溝渠縱橫,是洪湖流域水系的“毛細血管”。守護好這一渠清水,是流域治理的關鍵。
連日來,駐村工作隊扛著鐵鍬、拿著鐵鉗、帶著網兜,與村民們一起,發起了溝渠清理攻堅戰。
水面上殘破的“地籠網”被逐一回收,岸邊的塑料袋、農藥瓶等陳年垃圾被徹底清理。駐村隊長汪子健一邊清理著纏繞在水草上的雜物,一邊感慨:“‘毛細血管’通了,洪湖的‘大動脈’才能更健康。我們清理的不是垃圾,是阻塞鄉村生態的‘血栓’。”

河水潺潺,映照著大家忙碌的身影。村民王大姐路過時不禁點贊:“水變清了,岸變綠了,看著心里就舒坦!你們這是給咱村里辦了件大好事!”
第三樂章:一封信的旅程——政策春風暖人心
“老鄉,在家嗎?我們是駐村工作隊的,來跟您嘮嘮嗑,送封信。”傍晚時分,趁著村民收工回家,工作隊員手持一份份粉紅色的《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開始了新一輪的“敲門行動”。
這封信,不僅是政策宣講單,更是情感聯絡卡。從農作物播種事項到防汛知識,從防詐騙提醒到鄰里和睦倡議,內容既貼心又實用。在村民李奶奶家的小院前,駐村隊員耐心地逐條解讀。
“奶奶,這上面都是這季節小麥和油菜的播種事項,您千萬要注意哦!不清楚的可以隨時叫我們。”
“曉得嘍,曉得嘍!”李奶奶拉著小汪的手,“你們這些娃娃,比自家孩子講得還仔細,這心里啊,暖烘烘的。”

從灶臺邊到院壩里,從政策解讀到傾聽心聲,這一抹穿梭于百家門的“暖風”化作了春風細雨,滋潤著每一位村民的心田。
“東李村的變化證明,只要把群眾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鄉村振興的畫卷就能越畫越美?!苯昕h委宣傳部駐村工作組組長汪子健說,駐村工作組將在東李村的熱土上,與全村百姓一道,共同繪制著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拿利愢l村新圖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