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袁田)一封寫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家書,“穿越”到《信·荊楚》課堂,開頭一句“急!媽!快打錢!急急急!”引得滿堂歡笑,也瞬間拉近了學生與千年簡牘的距離。

10月28日晚,《信·荊楚》第三季第三講“尺牘載道·楚韻傳薪—從荊楚簡牘讀懂人民書寫的歷史”開講。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陳質晶、荊州市文物保護中心趙陽博士與荊天高莫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牟菲聯袂授課,帶領學生從荊楚簡牘中讀懂“人民書寫的歷史”。
課程從“中國最早家書”——睡虎地秦簡切入,從黑夫與驚家書中的家長里短到算術書簡中的“奧數題”,再到秦朝“公務員”喜的“工作筆記”與“編年記”,簡牘中鮮活的生活圖景漸次展開,呈現出一部由普通人寫就的生動歷史。

“狐、貍、犬出關,租百一十一錢……”課程互動環節,物理與光電學院胡瀟文同學現場解題,用現代數學破解西漢算術簡中的難題,引來陣陣掌聲。

“蘊藏在荊楚簡牘中普通人的生活、勞動與智慧,共同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本身,但是簡牘的發掘、修復與解讀卻充滿挑戰。”荊州市文物保護中心趙陽博士從考古一線出發,展示了簡牘從出土到修復保護的全過程,并介紹了荊州在簡牘文物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果。

如何讓古老文化“活”在當下?牟菲以荊州魚糕、鍋盔等特色食品為例,講述文創設計如何助力荊楚文化“破圈”傳播,激發學生濃厚興趣。
“我從小聽著秦簡故事長大,傳承它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該院思政12402班楊欣樂同學在課堂上看到家鄉云夢出土的睡虎地秦簡,深有感觸,“唯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讓文明瑰寶澤被后世。”
課程在第二屆楚文化節主題曲《讓世界都看見》的旋律中落下帷幕。
荊州市地方鐵路局原黨委副書記、副局長代容,該校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信·荊楚》課程團隊和湖北省紅色書信研究與傳播中心的全體教師與100余名學生聆聽了思政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