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宋枕濤
通訊員 蒲凱倫 余思思 李晟鋒
實習生 田萬石
10月31日上午9時許,由武漢城建集團投資建設的武漢右岸大道北段(建設十一路—焦沙二路)工程段控制性關鍵節點——右岸大道開啟橋正式建成,進入試通車階段。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這是湖北省首座開啟橋,同時也是華中地區首座開啟橋。

通車現場
當日,右岸大道北段(建設十一路—焦沙二路)工程全線建成通車。項目西起建設十一路,東至焦沙二路,全長7.2千米,道路紅線寬40—50米,既是長江主軸右岸大道的北延伸段,又是長江北湖生態綠色發展示范區的交通主動脈和濱江景觀軸。
建設方武漢城建集團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右岸大道開啟橋位于青山工業港,橋梁可升降部分全長104米,塔柱斷面最寬處46.2米,最大可提升27米,提升重量2650噸,上述四項數據(提升長度、寬度、高度、重量)在同類型開啟橋梁中處于領跑地位,居于亞洲第一。

開啟橋提升后
開啟橋又名“活動橋”“開合橋”。常見的開合方式有立轉式、升降式和平轉式三種。右岸大道跨工業港開啟橋采用升降式,橋面可像“坐電梯”般升高和下降。
工業港為何要建此開啟橋?上述項目負責人解釋,工業港是武鋼和青山船廠對外運輸的重要通道,為保障汛期船舶順利通航,橋梁必須保障充足的凈空高度。為此,項目前期設計階段反復比選跨港橋梁方案,綜合考慮成本造價、船舶通行、沿江景觀等因素,最終選定了開啟橋方案,既避免了橋梁總長和建設高度的急劇增加,也能夠達到臨江觀江、生態交通和諧統一的景觀效果。
根據設計,該橋距離水面的通航凈空高度為8米。“平日,它供車輛通行,橋下也可通過一般船舶;汛期來臨和當青山船廠有通航運輸需求時,重達2650噸的鋼箱梁橋面能夠在9分鐘快速提升27米,讓通航凈空達到35米,確保5000噸級船舶正常通行。”這位負責人說。
開啟橋試通車前,參建單位進行了多次調試,邀請橋梁、自動化控制及機械行業內專家,對提升調試方案進行評審論證,確保今后橋梁安全提升。
在當日的試通車現場,現場橋面進行了提升至10米高度的演示,提升速度為3公分/秒。
這么重的橋面,如何平穩提升呢?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呂道東介紹,橋面提升“利器”是4套卷揚提升設備,連接橋面鋼箱梁和4個塔柱。工作人員通過電氣控制,抬升或降低橋面,“項目團隊將BIM技術與現場監測深度融合,開發出一套基于BIM+的數字化智能運維平臺,護航橋梁提升、下降的安全。”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開啟橋機動車道為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50千米,兩側設置5米寬度,行人與非機動車道實現人車分離,行人與非機動車輛可從橋面兩側坡道橋出入。
此外,現場通過“兩欄兩守”四道安全防護模式,確保橋梁提升期間交通安全:在距離開啟段前后5米處各設置一道禁止車輛和行人通行的警示標志和安全護欄,在橋梁引橋起點和終點再次各設置一道警示標志與安全護欄,安排專人值守。控制中心云端24小時監控橋面車輛及行人安全,多措并舉守護群眾出行安全。
右岸大道北段工程集防洪、航運、城市交通等功能于一體,項目緊鄰長江干堤,是武鄂黃黃同城一體化的骨干路網之一。項目全線建成后,將推進武鄂黃黃同城一體化、武漢都市圈協調發展,大幅提升長江防洪安全,在確保武鋼工業港滿足5000噸級船舶通行的同時,縮短了從武漢中心城區通往武漢化工新區乃至鄂州的通行時間,將通往武漢化工新區的時間從原來的1小時縮短為15分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