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近年來,知識產權系統努力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積極助力粵港澳三地發揮各自優勢、釋放協同效應,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

“知識產權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焦磊攝
10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廣州舉辦“知識產權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衡付廣在發布會上介紹,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5年全球百強創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首次躍居全球首位,澳門—珠海集群連續兩年進入全球百強。
展現創新實力 上半年灣區有效發明專利達81.7萬件
作為激勵創新的催化劑、經濟發展的加速器,知識產權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粵港澳大灣區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有效發明專利和有效注冊商標分別達到81.7萬件和852.4萬件,均占國內總量的約1/6。今年上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收到灣區內創新主體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1.35萬件,同比增長超三成,充分展現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實力和創新活力。
衡付廣表示,在知識產權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重點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政策引領,建設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驗田;二是全面加強保護,提升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軟實力;三是完善工作機制,構建知識產權轉化運用良好生態;四是優化公共服務,打造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窗口;五是夯實發展基礎,建設優秀知識產權人才聚集地。
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發布。《建議》就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等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強調要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知識產權系統將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效益運用、高標準保護、高品質服務和高水平合作,促進各類創新要素高效聚集、加速轉化,為推進國際一流灣區建設提供知識產權有力支撐。”衡付廣說。
“專利”成“紅利” 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生態加速形成
衡付廣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珠海、廣州三地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分別達116.9件、73.1件和41.4件,均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促進專利轉化運用,對于催生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廣東省圍繞‘專利產業化’主線,強化政策牽引,突出市場主導,加強金融助力,夯實人才基礎,構建專利轉化運用生態,取得良好成效。”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局長陳新烈表示,廣東持續健全專利轉化運用政策體系,出臺了《廣東省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圍繞盤活存量專利、專利轉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重點產業強鏈增效等制定配套文件,提出28條具體舉措。
同時,廣東積極構建市場導向的轉化運用機制。推動高校院所、龍頭企業由“專利技術找市場”向“市場需求育專利”過渡。發布區域專利信息超12萬條、技術需求信息1100余條,上千項專利技術以“先使用后付費”、開放許可等方式獲得轉化。今年1—8月,全省達成專利開放許可1413次,占全國總量的25.3%。
廣州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趙軍明表示,近年來,廣州把新一輪的知識城綜改試驗作為全市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工作舉措,推動知識城不僅成為知識產權的“試驗田”和驅動大灣區產業發展的“強引擎”,更成為鏈接創新資源的“橋頭堡”和全球頂級創新集群的“新高地”。
在加強資源支撐,構建良好轉化運用生態方面,深圳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蔡英權表示,深圳市深入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推進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強鏈增效,依托多個國家級平臺,構建覆蓋轉化、融資、證券化的全鏈條運營服務網絡。“今年以來,全市專利轉讓2萬件次,許可6500余件次。同時,我們加快建設知識產權金融綜合生態試驗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累計超2000億元,惠及企業近7000家次,真正實現‘知產’變‘資產’、‘專利’成‘紅利’。”
打造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窗口
“十四五”時期,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協同聯動、融合發展,經濟總量躍上14萬億元,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知識產權領域各項合作的持續走深走實,則是灣區創新源動力取之不竭的重要支撐。
輪流舉辦內地與香港特區、澳門特區知識產權研討會;支持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大會、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等大型活動;布局建設46家國家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建設14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衡付廣介紹,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優化公共服務,打造了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窗口。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支持下,香港特區和內地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在發展跨境知識產權保護便利措施、推廣知識產權專業服務等領域,近年均取得多項進展。”香港特區政府知識產權署副署長曾志深介紹,在支援創新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自2023年起開展試點,香港申請人在內地提交專利申請時,可通過廣州代辦處及深圳代辦處提出優先審查請求。從今年6月底開始,香港創新主體更可受惠于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提供的專利快速預審服務。
曾志深表示,兩項措施皆可有效縮短源自香港向內地申請專利的審查周期,加快香港專利擁有人的科研成果在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內的落地轉化。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知識產權廳廳長鄺信昌介紹,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一直積極推動知識產權與區域創新體系深度融合,從機制對接、服務提升、人才賦能三方面,引導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在內的澳門創新主體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