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呂偉
天下太極會武當,武當太極和天下。
2025國際武當太極文化節的大幕雖已落下,但其回響綿延不絕。這場以太極為核、以武當為根、以全球為域的文化盛會,以其宏大格局、前沿理念和豐碩成果,再次向世界彰顯了武當太極歷久彌新的魅力和與時俱進的活力。
這不僅是一場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產業的啟航,一次文明的深度對話。
多維立體呈現
構筑沉浸式“太極場域”
玉虛宮的千年回響,太極拳演繹輾轉騰挪的韻律;武當書院高朋滿座,非遺市集活色生香;“太極之夜”流光溢彩,“武當論‘健’”望聞問切,民生惠澤溫暖人心……活動期間,武當山化身為一張流動的太極文化長卷,生動詮釋著和諧之美。
《武當啟泰曲》鼓樂鏗鏘,余音繚繞;“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溫潤笙歌,盡顯禮儀之風。這場承古禮、啟太極的迎賓盛典,令人仿佛穿越千年,觸摸文明的脈搏。
千人現場同舞武當太極神韻,六大門派共展中華武術魅力。隨著玉虛宮大門緩緩開啟,一場行進式文化巡禮拉開序幕,參與者步入歷史,也走入當下。
以文物為骨、文化為魂、山水為幕,在央視專業團隊執導的開幕式上,三件“活起來”的武當國寶,構建起武當文化的精神譜系,成為跨越古今、聯通中外的文化使者,營造出一幅融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中國與世界于一體的太極盛景。
這正是本屆文化節立體呈現效果的生動縮影。
除開幕式外,文化節還設置了激蕩思維的“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名家大講堂,探索科學前沿的“運動與健康”國際學術會議,以及貼近民生的“太極惠民生”系列活動。其中包括“太極之夜”文旅消費周和“武當論‘健’”百名中醫大型公益義診等“五個一百”系列活動,部分活動將持續至今年12月。
與往屆相比,本屆文化節在指導理念上更加注重多維布局與高頻互動,使活動設計層次分明、包容并蓄,既見思想高度,又具惠民溫度,為所有參與者構建了一個可觀、可感、可沉浸的“太極場域”。
在玉虛街非遺市集,游客不僅能靜觀太極盤扣、武當窯瓷的精湛工藝,還能親手體驗拓印、扎染的樂趣。文化名家現場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年輕文創品牌以新語匯詮釋武當元素,讓太極文化從靜態的展陳,轉化為涌動在生活中的“活態基因”。
這種立體化、矩陣式的表達,成功推動武當太極從文化符號,深化為一種可參與、可體驗、可帶走的現代生活方式與情感記憶。
數據量化成果
彰顯文化張力與產業潛力
數據是成果最直觀的體現。本屆文化節的一系列數字,生動詮釋了“武當太極”IP強大的全球號召力與產業轉化潛力。
在文旅康養及重點產業對接合作活動中,31個簽約項目總投資額突破200億元,成為本屆文化節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項目涵蓋生態文旅康養、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標志著十堰產業發展正與文旅康養深度融合,釋放出強勁的“虹吸效應”。
國際旅行商合作交流活動吸引17個國家和地區的280余名旅行商,規模創歷屆之最,折射出全球旅游市場對武當山旅游目的地的濃厚興趣。
我市宣布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生態文旅康養產業鏈發展,以真金白銀激勵旅行社開拓客源,充分體現了我市將文旅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培育的決心與魄力。
值得一提的是,第八屆武當太極拳國際聯誼大賽匯聚了來自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的1539名運動員,涵蓋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武當拳、武當劍等諸多拳械流派,展現出太極拳作為世界性體育運動的廣泛群眾基礎。
武當國際文化旅游創意設計活動在短短一個月征集期內,收到來自國內外選手的創意作品14735件。
世界文化遺產“冬韻”主題攝影展,吸引20余個省(區、市)的5000余人次攝影家來到武當山采風,活動累計收到投稿作品22000余件(組)。鏡頭聚焦武當,將這里的自然之美與文化之韻傳向世界。
這些數字共同印證了一個結論:2025國際武當太極文化節已超越一般節慶范疇,成為一個資源匯集的平臺、能量迸發的樞紐,也成為衡量武當文化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標尺。
從符號到內核
驅動文化深度挖掘與時代轉換
文化節的核心成果之一,在于深入太極文化肌理,從哲學、科學、生活層面進行深度挖掘與時代轉換。
開幕式上,中外嘉賓的對話不約而同聚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內核,將其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議題緊密相連,推動太極文化從強身健體的“術”升華為啟迪人類文明未來的智慧源泉。
“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名家大講堂,是“文化賦能”戰略的生動實踐。聯合國旅游組織大使、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兩院”院士、故宮學者等齊聚一堂,為“湖北旅游、武當突破”戰略和“神武峽”文旅主軸建言獻策,賦予武當山發展以頂層設計的智力支撐。
首次舉辦的“運動與健康”科學前沿國際學術會議,匯聚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中國工程院院士謝明勇等學者,圍繞“體醫融合智健未來”展開高端對話。此舉標志著太極養生功效從經驗傳承邁向循證科學,為全球推廣提供硬核支撐,為“健康中國”注入武當智慧。
同時,武當非遺創新設計產教融合共同體的成立,以及非遺市集的“展示+體驗+銷售”一體化模式,為非遺“兩創”(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開辟可行路徑,實現文化血脈的活態傳承與當代更新。
觀點和合共鳴
奠定國際文化交流高地地位
文化節的國際影響力,通過全球各界嘉賓的積極評價得到充分印證。
西班牙眾議院前副議長瑪麗亞·格洛麗亞·埃利索在開幕式致辭中,肯定“武當太極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亞太旅游協會主席彼得·西蒙,則從專業領域肯定了武當山的世界級潛力。
在“名家大講堂”上,專家們給出了極具操作性的建議,從構建“進得來、留得住、想再來”的游客體驗閉環,到讓文化遺產“活下去、秀出來”的 IP策略,為武當山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保護傳承、融合創新及開放包容”的方向。
來自賽場、義診現場、市集的參與者同樣用贊譽為之背書。斯洛伐克武術協會領隊對中醫療效的驚嘆、市民對活動“太對胃口”的稱贊,共同構成了文化節最真實、最動人的基石。這些來自民間與國際的聲音,共同確立了武當山作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示范地的地位。
從景點到龍頭
千億級產業集群藍圖躍然紙上
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是本屆文化節的終極目標。它清晰地展現了一條從“景點思維”到“產業龍頭”的破局之路。
在“湖北旅游、武當突破”戰略引領下,連續舉辦三屆的“名家大講堂”作為智力引擎,其成果正加速轉化為政策與實踐。總投資200億元的31個產業項目簽約,標志著以“太極武當”為核心 IP的泛文旅產業集群已具雛形。全球武當武術推廣中心增至57個,與“神武峽”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線路聯動,構建起從線下到線上、從核心到全域的產業生態系統。
文化節傳遞出明確信號:以“文化+”驅動的產業車輪全速轉動。從“賣風景”轉向“賣文化”“賣體驗”“賣生活方式”,“太極之夜”文商旅街區展現出夜間經濟與沉浸式消費的巨大潛力。導游詞創作、線路設計等賽事激發內容創新活力。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以“免申即享”模式精準滴灌,助力市場主體做強做大。
這一切,共同指向培育千億級生態文旅康養產業集群的宏偉目標。文化節作為宏大敘事的序章,通過資源匯聚、政策釋放、項目落地,為這幅藍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5國際武當太極文化節,是一場以文化為魂、產業為體、全球為域的生動實踐。它用數據證明影響力,用場景構建感染力,用深度挖掘展現思想力,用產業聯動彰顯發展力,更以全球共鳴夯實其作為文明互鑒高地的地位。
武當山與太極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與創新步伐,從歷史深處走向世界舞臺,從仙山奇境邁向民生福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