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耘嬋 袁超越
2025年9月,育兒補貼制度、幼兒園大班免保育教育費政策正式落地實施,彰顯了“投資于人”的價值旨歸。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口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人力資本、民生保障、公共服務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共生關系愈發緊密。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投資于人”打破“重物輕人”的傳統路徑依賴,聚焦人的生產力、創造力與消費力,通過優化資金資源配置提升人的知識、技能、健康和社會適應性等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催生新質生產力,夯實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與消費升級的基礎。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有助于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當前,應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加大對人的投資力度,重視經濟政策的社會效益,增強政策可持續性,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強化宏觀政策的民生導向,為“投資于人”創造長期穩定的制度環境。“投資于人”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人置于現代化發展的核心位置,在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時應注重從社會公平角度評估對社會預期的影響。“投資于人”涵蓋教育、醫療、就業、住房及養老等諸多民生領域,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應立足全局視角,打破部門之間壁壘,加強財政、貨幣、產業等關鍵政策協調配合。動態調整和優化政府資金支出結構,將社會保障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領域,進一步增加民生領域公共投資,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財政政策工具的再分配調節力度,加大就業補貼支持,持續推進“擴中提低”。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定向為“投資于人”相關領域提供長期資金保障。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圍繞穩就業、保民生等重點領域,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用好服務消費與養老專項再貸款。對“投資于人”核心產業領域進行界定,建立“投資于人”相關產業目錄,健全“投資于人”標準體系,據此設立產業基金。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引導更多民間資本投入社會民生領域,拓寬“投資于人”的資金來源。
以提振生育率和提升人口素質為重心,夯實高質量發展的長期基礎。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一方面,生育率是決定未來人口變動的關鍵變量,應加大對鼓勵生育的經濟支持力度,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落實育兒補貼、生育津貼、個人所得稅抵扣、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提高補貼標準;提高基本生育和兒童醫療公共服務水平,加強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提供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運營可持續的托幼服務,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有效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成本。另一方面,著力提升人口素質,有效開發人才資源,以應對人口數量減少沖擊,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伴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進制造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快速發展,人口素質的內涵、外延及其實現路徑都有新變化。“投資于人”要立足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構建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加大對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的資金支持力度。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產業發展趨勢,優化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大對勞動者數字技能培訓的投資力度,提升其在數字經濟時代的適應能力,塑造現代化人力資源,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以人的需求為投資導向,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投資于人”不僅要著眼于人本身,還要著眼于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收入水平提升帶來生活方式轉變,人的需求由基本生存型向多元化發展型拓展。“投資于人”能夠有效提升居民的消費信心與收入預期,是釋放消費力、擴大內需的關鍵。要加快培育與人相關的產業,通過“人”鏈接各個產業,基于不同群體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需求,從服務消費供給側發力,聚焦文化、旅游、教育、養老、健康等重點領域,推動相關業態融合發展。依托政策補貼、技術賦能、場景創新與體驗優化等消費生態核心要素,持續提高生活服務品質。深入挖掘銀發群體的潛在價值,不僅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還應關注其自我實現和精神發展需求,推動傳統養老服務與人工智能相融合,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開發適合各類老年群體的新產品和新服務。
統籌好“投資于人”與“投資于物”,共同促進高質量發展。“投資于人”與“投資于物”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當前發展階段強調“投資于人”并非否定“投資于物”,而是要構建以人驅動物的升級、以物支撐人的發展的協同發展范式。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系統觀念,將“投資于人”與“投資于物”有效結合,促進民生性投資與生產性投資更加均衡發展。保持“投資于物”的合理規模和水平,持續優化“投資于物”的結構,加大對數字基礎設施、先進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升級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力度,刺激社會總需求、穩定就業,進而鞏固“投資于人”的物質基礎;同時,加大“投資于人”力度,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向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住房、安全等各領域,以人的消費升級刺激物質資本需求,以人的素質提升帶動物質資本升級。唯有通過物的投入服務于人的發展,并促使人的進步反哺物的升級,形成投資、生產、消費、創新聯動的良性循環機制,才能持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武漢市社會科學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