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 (記者文俊、通訊員姜勝來)10月31日,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我國首臺原子量子計算機——“漢原1號”近期已投入商業化應用,斬獲超4000萬元訂單,包括首個海外出口訂單,標志著我國原子量子計算正式邁入商用化新階段。
“漢原1號”在省科技廳“尖刀”技術攻關項目“原子量子計算機的研發與應用”的支持下,由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牽頭,聯合武漢大學、中科酷原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武漢光谷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的團隊研發。
經典計算機需要100年才能破譯的密碼,量子計算機用1秒鐘就能搞定。在量子計算機面前,傳統計算機就像算盤。因為在通信、金融、醫療、生物、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都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諸多國家與科技巨頭紛紛加入這場量子計算研發競賽。
“漢原1號”創造性實現技術與實用性的平衡:核心性能達國際一流,搭載100個量子比特(量子比特數是衡量量子計算機性能的核心指標之一),達到中性原子量子計算機商用級標桿水平。部署成本則指數級降低,整機集成于3個標準機柜,無須低溫制冷系統,在普通實驗室環境即可穩定運行;商用驗證成效顯著,已向中國移動子公司交付國內首臺商業整機,同時斬獲巴基斯坦出口訂單,成為全球少數實現量產交付的原子量子計算機品牌。
量子計算核心部件自2018年起被納入美國出口管制清單,關鍵器件長期面臨“卡脖子”困境。項目團隊依托湖北光電產業集群優勢,構建從芯片生長到封裝測試、從激光調制到相位噪聲抑制的全鏈條研發體系,最終實現“漢原1號”核心部件的國產化,不僅擺脫對歐美供應鏈的依賴,更奠定我國在原子量子計算硬件領域的自主優勢。
為突破量子計算“遠程云服務數據不安全、本地部署門檻高”的行業瓶頸,武漢大學和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的團隊構建“硬件+平臺+服務”的全鏈條生態:科研人員無需掌握底層技術即可開展應用開發,目前已接入高校、企業用戶超50家。項目團隊還在籌建國內首個原子量子算力中心,計劃建設多機集群系統,并提供7×24小時持續算力服務,重點支撐金融風險分析、工業偏微分方程求解等超復雜場景,預計年服務能力覆蓋千級企業用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