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寧夏某復合光伏基地,連片的光伏板和輸電線路織就一張綠色電網。據了解,該基地總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每年可發電37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15萬噸、減少碳排放約315萬噸。
戈壁好“風光”變為“塞上綠電”,正是我國深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生動縮影。一組充滿“綠意”的數據,印證著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顯著成效: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7.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分別增長9.2%、10.1%、24.2%。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催生出大量綠色就業崗位,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鄙綎|大學核科學與能源動力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能夠加速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產業改造升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展開我國“能源結構圖”,大片綠色極為亮眼,全國各地積極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綠色能源逐漸融入百姓生活,賦能產業發展。
發展清潔能源,能源體系“綠”意濃。在遼寧撫順,某礦業企業建立起光伏發電項目,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項目平均每年減少碳排放約36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約3170噸、氮氧化物排放約4760噸。與此同時,板上發電,板下種植,光伏板下悄然生長的農作物,讓傳統光伏發電項目變身高效光伏農業園。
進行技術創新,能源生產、消費更加低碳、智能。當前,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進入關鍵期,智能技術加速發展,逐漸與能源行業深度融合。
在甘肅酒泉一座電廠的集控室內,大屏幕上的各項數據平穩,操作人員通過智慧系統精準監控機組運行狀態。機組全部投產后,可實現火電與新能源“打捆”穩定送出,每年能促進周邊新能源電量超100億千瓦時消納。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新能源發電受限于電網的調節能力,存在“棄風棄光”現象,該電廠通過智慧系統精準控制,大幅提升了新能源外送調峰能力。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抓手。一個個能源轉型項目聚鏈成群,集群成勢,推動供能結構持續優化,促進能源產業“抽綠枝、發綠芽”。
雖然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已取得顯著成效,但在轉型過程中仍有諸多挑戰。在高明看來,關鍵核心技術仍待突破、相關政策法規有待協同、電力系統穩定性尚待提高、人才較為匱乏。
下一步,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技術創新是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是破解‘安全-低碳-經濟’問題的關鍵所在。”高明建議,一要持續攻關關鍵技術,降低新能源的發電成本,構建多能互補的能源體系;二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與標準認證體系,加強碳市場、電力市場、綠證交易等政策間的有效協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要發展靈活性調節資源,提升系統調節能力,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智能電網、智能微電網等,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四要構建產學研融合人才培養體系,推動物理、化學、材料、能源動力、電氣等學科專業深度交叉融合,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能源轉型研究主任杜爾順認為,進一步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需要進行系統性思考,既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機制釋放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也要通過產業政策與社會政策化解轉型過程中的阻力,還要提高國內能源資源與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