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近年來,東西部協作正持續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關鍵力量。
當前,東西部協作成效如何,欠發達地區群眾的內生動力如何被有效激發?近日,記者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鳳山縣進行了探訪。
農文旅融合 繪就城鄉發展“同心圓”
“景區旅游發展起來后,年輕人紛紛回鄉創業,游客也多了,大家的收入翻著倍往上漲。”在鳳山縣三門海鎮坡心村,69歲的民宿老板韋仕等親眼見證了當地從依賴“汗水農業”到發展“旅游農業”的轉變。
民宿項目經營示范點主管黃秀月介紹,依托三門海景區的秀麗風光,通過把村民閑置房屋統一規劃經營,既補齊了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又拓寬了生態振興發展空間。“農文旅融合的發展,讓包括韋仕等在內的76戶農村家庭吃上了‘旅游飯’,直接受益人口達282人。”黃秀月介紹。
農文旅融合,根基在農,靈魂在文,活力在旅。推動全域特色農文旅融合,關鍵在于實現農業、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的深度有機耦合,繪就三者協同發展的最大“同心圓”。在這一過程中,粵桂協作的幫扶與支持,成為不可或缺的“動力源”。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派駐掛職干部,縣委常委、副縣長黎斌表示,在去年成功打造三門海民宿、低空經濟文旅示范基地的基礎上,今年繼續投入資金優化文旅配套設施,擴大“民宿+酒店”運營規模,預計每年可帶動當地群眾戶均增收1500元以上。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最后一年。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在介紹“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時表示,通過充分發揮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駐村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這“四支力量”的作用,東部8省市、310家中央單位、6000多家企業,還有近300家社會組織傾力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形成了全社會參與幫扶的濃厚氛圍。
就業幫扶 筑牢民生“穩定器”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增強幫扶車間就業吸納能力,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和收入。
在鳳山縣思源社區的桂青服裝廠內,一袋袋縫制好的布藝玩具半成品正被打包裝箱,即將發往廣東東莞。
曾在廣東闖蕩的工廠負責人彭高焜告訴記者,返鄉創辦加工廠后,通過粵桂協作搭建的“龍鳳就業+”平臺,帶動工廠已吸納當地52人就業,其中包括21名脫貧人員,人均月增收超過2000元。
上游,工廠通過粵桂協作拿到穩定訂單,打通了銷往廣東的渠道;下游,平臺協助工廠吸納閑置勞動力,增加當地群眾收入。“工廠不大,卻承載著兩地協作的愿景。”彭高焜說。
何為“龍鳳就業+”?鳳山縣人社局副局長陳桂艷解釋道:“‘龍’指廣東深圳龍華區,‘鳳’代表廣西鳳山縣。該平臺集中發布崗位信息,提供精準就業服務。同時,在粵桂協作框架下,企業可享受穩崗就業補貼,每吸納一人可獲得2000元獎補,顯著降低了運營成本。”
穩定就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治本之策。從全國范圍來看,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計幫助超過680萬監測對象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通過分類推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深入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保持在3283.3萬人。
教育幫扶 答好扶志“必答題”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過程,離不開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與優化提升。
嶄新的運動場、整潔的學生宿舍……在粵桂協作資金的支持下,鳳山縣高級中學正煥發出蓬勃生機。
“我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已投入440萬元用于硬件設施修繕,惠及學生超過3000名。”黎斌介紹。
教育幫扶,提升硬件是基礎,補齊師資短板、激發內生活力才是關鍵。“兩地教育水平與師資力量差距較大,亟需東西部協作予以支持。”下課鈴敲響后,來自廣東深圳的特級教師李仁華正在校園內踱步,“面對多為留守青少年的學生現狀,我們傳授的不僅是書本知識,更包括心理關懷與建設。東部優質教育資源的注入,有效打破了師資與信息的壁壘。”李仁華說。
“教育水平的提升,既要靠‘輸血式’幫扶筑基,更要靠‘造血式’育人強本。”鳳山高中校長李強勝介紹,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方式,手把手培訓當地教師,師資力量日益雄厚。
據介紹,經過三年“組團式”教育幫扶,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在2025年高考中,特控線(原一本線)上線人數達86人,較去年增加19人;本科上線人數達420人,較去年增加71人。
當前,從農文旅融合、就業幫扶到教育幫扶,粵桂協作下的八桂大地,正在鄉村振興的廣闊道路上穩步前行。數據顯示,2025年粵桂協作資金共投入4788萬元,截至目前已高效使用超過八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