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通訊員 覃業健 譚艷坤
10月1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巴東縣金果坪鄉黨群服務中心主任易盛榮入選。
這位55歲的基層人社干部,在大山深處,用33年的堅守,將一輛摩托、一只麻布袋、一個打氣筒,化作為民服務的初心,為群眾“騎行幫辦”3萬余人次,行程超過18萬公里。
開始“騎行幫辦”之路
金果坪鄉是革命老區,山高路險。過去,群眾出一趟門,常常是“山路繞三繞,出門靠雙腳”。去縣城辦個事,200多公里山路,需要擺渡清江、翻越“鄂西屋脊”綠蔥坡,耗費一整天。
“童年最深的記憶就是父母去鄉里辦事,在漆黑的山路上跋涉數十公里深夜歸家的疲憊身影。那時我就想,要是有人能幫鄉親們少跑點路該多好。”2002年,易盛榮擔任鄉勞動和社會保障所負責人,決心改變“群眾跑”的局面。
他自掏腰包買了輛二手摩托車,帶上打氣筒和麻布袋,開始了“騎行幫辦”之路。
金果坪鄉有兩萬多人,社保卡領卡、換卡、補卡,就業失業登記,小額擔保貼息貸款,醫保報銷……件件關乎民生。
麻布袋里,裝的是群眾的身份證、社保卡、申請表,有時還有幫老人捎帶的常用藥。最多一次,他帶著上百件材料穿梭在山路上。
那些年,去縣城的大巴一天只有一班。遇上結冰,車只能停在半路,易盛榮常常蜷在座位上,抱著麻布袋取暖,熬到天亮。
后來他買了小車,出行方便些,可危險仍在。一次,返程途中,一塊大石頭砸在車前,驚險萬分。
“山高路遠,我一個人跑腿了,鄉親們就不用再跑腿。”這句樸素的承諾,易盛榮堅守了33年。
行程18萬公里幫辦3萬余人次
樂群村的熊德平,至今記得2013年的困境。他養的羊接連病死,自己陷入絕望。易盛榮三次往返縣城,為他擔保申請到50萬元貸款。
“是他救了我一家。”熊德平感激地說。如今,他靠養羊年收入十幾萬元,日子越過越好。
33年來,易盛榮騎爛了三輛摩托車,跑壞了一輛小車,累計行程18萬公里,為群眾辦理業務3萬余人次,幫近2000位老人辦理了社保卡。
2017年深秋,譚丙香老人的社保卡突然消磁。電話里,老人急得哭了。易盛榮冒雨趕去,路上摔了兩跤,滿身泥水。進門后,他幫老人拍好照,又揣著材料,匆匆趕往縣城。
易盛榮的堅守,感染了身邊人。
年輕同事主動跟他下鄉學習,村干部也紛紛加入,收集村民需求——“一個人跑不如一群人干”,服務的接力棒在全鄉傳遞。
如今,隨著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涉及百姓的絕大部分事項在手機和網上都能辦理,交通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金果坪鄉到巴東縣城的車程縮短至三個多小時,易盛榮的“幫辦”事項少了,但他依然閑不下來。
面對老年人的“數字鴻溝”,他推行“上門幫辦+鄰里互助”。他跑遍22個村幫老人認證,同時培訓年輕人做“臨時服務員”。他還推動建立“金果人社”微信公眾號和APP,在深山架起“互聯網+人社”平臺。
“只要鄉親們有需要,我就繼續幫辦。”他承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