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欽州國際集裝箱碼頭。人民網記者 歐陽易佳攝
站在鐵山港作業區觀景平臺眺望,眼前一派繁忙景象:十余臺門座式起重機沿碼頭一字排開,抓斗起落間,卸船機將貨物精準輸送至傳送帶。
“今年1—8月,我們的貨物吞吐量已達1926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52萬標箱。”北部灣港北海碼頭有限公司黨群部工作人員周波說,這些數字意味著,幾乎每分鐘就有一個標準箱在這里完成裝卸。
數字背后,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豐碩成果。作為我國西部地區唯一沿海省區,廣西正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聯接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國家的重要樞紐。碼頭晝夜不息,勾勒出中國與東盟經貿往來最繁忙的剪影;班列往來穿梭,編織著西部地區通江達海最便捷的夢想。

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欽州國際集裝箱碼頭全貌。人民網記者 歐陽易佳攝
向海而興:陸海新通道構筑開放新格局
2019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這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建設的大通道跨越山海、縱橫綿延,其出海口全部指向同一個地點——北部灣。
在這條大通道建設中,北部灣港發展迅猛。數據顯示,2025年1—9月累計完成724.8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34%,貨物吞吐量累計2.67億噸,有望在2025年突破“千萬標箱大港”目標。
“海洋經濟已成為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副局長寧向軍介紹,我們聚焦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基于廣西海域現有的資源稟賦和技術條件,對項目實行提前介入、超前服務,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完成項目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利益相關者等前期協調事項,在堅決守住守好生態底線的前提下,為重大項目用海提供高效服務保障。
項目用海審批速度直接關系到項目落地,創新舉措發揮了關鍵作用——廣西在全國首創海域使用權與海砂采礦權“兩權合一”聯合出讓,推進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打通涉海項目不動產登記“最后一公里”,實現“交海即交證”。
從“項目等要素”到“要素等項目”,北部灣用審批的“加速度”,跑出了發展的“高質量”。數據顯示,2017—2024年,廣西累計批復項目785個,涉及用海面積79.27萬畝,項目投資額約2629.33億元。港口周邊,北部灣新材料、太陽紙業、信義玻璃等龍頭企業集聚發展,形成了綠色化工、硅基新材料、高端紙業等六大主導產業。目前,六大產業共有工業項目241個,其中百億級項目27個,構建起千億級臨港產業帶。
智慧賦能:創新驅動港口轉型升級
在鐵山港作業區,科技創新正驅動著傳統港口的智能化升級。4號泊位上,全國首套自動化遠控負壓除塵漏斗正在精準作業,標志著北海碼頭在“人工智能+港口生產”融合發展領域邁出堅實步伐。
“散貨智能理貨系統投用后,我們的煤炭卸船效率突破8萬噸/日。”周波介紹,十萬噸級船舶平均作業效率顯著提升。今年以來,北海碼頭針對主要貨種刷新單船作業效率紀錄22次,噸袋鋰輝石、煤炭裝卸效率分別大幅提升。
智慧賦能不僅體現在裝卸環節。通過“北港通”APP新增的司機評價功能、“一船一檔”系統,港口服務效率持續優化,大幅縮短臺賬制作時間,客戶滿意度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廣西加快推進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共有效處置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面積約2941.67公頃,處置率達96.14%,有力盤活了存量海域資源,為港口發展拓展了新空間。
生態優先:碧海藍山的綠色實踐

廣西白浪灘全貌。受訪者供圖
在北海銀灘,細軟的白沙在陽光下閃耀,碧藍的海水輕拍著3.3公里長的修復岸線。誰能想到,這里曾經是一個又臭又臟的廢棄漁港?20世紀70年代,當地村民為生計將沙灘挖開改造為漁港,多年棄用后導致沙灘萎縮、海水污染,嚴重破壞了岸線生態。
“漁港的存在不僅破壞了自然岸線,還導致了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北海銀灘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陳桂聰回憶道。為此,北海實施了退港還灘工程,其中銀灘中區岸線修復項目總投資5031萬元,咸田港退港還灘項目投資8652.73萬元。通過累計修復岸線3.3千米,修復沙灘面積約16.72萬平方米,完成退堤、退陸還海面積4.04萬平方米,岸灘回填沙約14.5萬立方米,昔日廢棄漁港已煥發新生。
退港還灘,還的是碧波銀沙,銀灘岸線污染、內港“臟亂差”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東西兩段5.2公里的沙灘岸線實現聯通,成為真正的“十里銀灘”。來自東北的游客趙女士是第五年來北海過冬,她帶著孩子漫步在新修復的沙灘上,滿意地說:“我們東北老家現在已是寒冬,而這里依然溫暖如春,碧海銀灘名副其實。”
這樣的生態修復成果在廣西沿海地區比比皆是。2019年以來,廣西獲批中央資金支持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10個,總投資40.36億元。目前已完成整治岸線195公里,修復濱海濕地3324公頃,修復紅樹林1366公頃。

北部灣近岸海域水質良好,常年位居全國“第一檔”水平。受訪者供圖
世界為廣西的生態答卷打出了高分——2025年6月,欽州市犀麗灣案例在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上作為全球唯一入選的海岸線生態修復案例獲評優秀。9月,防城港市西灣與欽州市孔雀灣項目又斬獲聯合國“海洋十年”中國行動國際合作種子基金重點項目。
如今,北部灣海域已成為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海區之一。近岸海域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超過300頭,在潿洲島識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布氏鯨數量超過60頭,“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壯美盛景已成為廣西海濱的獨特風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