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晶、通訊員鄂文旅)11月2日,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日前由中國旅游協會、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唐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非遺旅游融合創新交流活動”在河北唐山舉行,會上正式發布全國20個“2025非遺旅游融合年度創新案例”。我省宣恩縣申報的《于宣恩,見未來:一座鄂西小城的非遺傳承與共富之路》成功入選,為全國縣域非遺活化與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宣恩經驗”。

宣恩經驗入選全國案例
在大會交流環節,宣恩縣文化和旅游局分享了湖北宣恩在非遺旅游融合發展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當古老非遺邂逅現代旅游,一座鄂西小城正悄然書寫文化傳承與民生共富的嶄新篇章。近年來,宣恩縣立足武陵山區(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構建“非遺為魂、創新為翼、人民為中心”的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模式。在空間層面,以非遺基因重塑城市肌理,讓游客漫步間就能觸摸到城市的文化根脈;在品牌層面,打造浪漫宣恩新春燈會、水上女兒會等特色活動,2025年新春燈會累計接待游客352.1萬人次,成為吸引客流的“金字招牌”;在產品層面,推動土家織錦“西蘭卡普”從傳統織物迭代為手提包、家居裝飾等文創產品,精準匹配游客多元需求。

宣恩在大會上交流
在做好非遺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基礎上,宣恩還積極探索非遺的市場化保護。通過“政府搭臺、企業運營、市民參與”的共富機制,開設“一元非遺攤位”、星光非遺集等業態,鼓勵居民經營民宿、非遺手作、文創、美食、非遺產品銷售,帶動5萬余人家門口就業。2025年水上集市單個非遺攤位平均每晚銷售額超3000元,真正讓群眾共享發展紅利。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發展130余家旅拍店、1700余家餐飲店,非遺已經深度融入了旅游產業鏈,形成了“活態傳承聚人氣、旅游發展促增收、民生改善強傳承”的可持續閉環,實現了非遺保護與旅游發展的協同共生。

宣恩找到非遺活態傳承之路
“實踐證明,非遺不是‘老古董’,而是助推旅游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的‘金鑰匙’。”宣恩縣文化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亞麗對宣恩非遺的未來發展前景信心十足。

宣恩夜色
宣恩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宣恩縣案例的成功入選,是對宣恩縣非遺旅游融合發展工作的充分肯定。未來,宣恩縣將進一步聚焦“非遺+夜經濟”融合方向。一方面,開發夜間土家織錦“西蘭卡普”工坊、非遺元素主題民宿等更多夜間非遺體驗項目;另一方面,優化“非遺+科技”表達,推出更具互動性的數字文旅產品,讓古老非遺在現代夜經濟中煥發新生,為全國縣域非遺旅游融合發展提供更多可借鑒的“宣恩經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