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陳勇
通訊員 左雨婷

云夢博物館《驚家書木牘》 通訊員吳垠 攝
品味孝感的魅力,須先從歷史的“厚”開始。
10月31日,“中省媒體行·必須是孝感”中省媒體采訪團來到云夢縣博物館,探尋孝感厚重的歷史。
1975年,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揭開了這片土地極為厚重的歷史底蘊。
在云夢縣博物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文明躍然眼前。這里有大量的秦漢簡牘,涉及秦國政治、經濟、文化、法律、軍事等多個方面。其中睡虎地秦簡的發現,堪稱石破天驚。
透過玻璃展柜,能看到一名叫“喜”的基層官吏,他便是睡虎地秦簡的主人。“喜”在生前摘抄、記錄了1155枚竹簡,約4萬字,內容包括《編年記》《秦律十八種》《法律答問》《為吏之道》等。其法律思想之縝密,管理邏輯之嚴謹,令人嘆為觀止。它們證明了這片土地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浸潤在一種重視秩序、契約與規則的文明氛圍中。同時,透過簡牘,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更加真切、鮮活。
云夢素有“簡牘之鄉”美譽,云夢睡虎地秦簡、“黑夫木牘”等多次重要簡牘考古發現聞名遐邇。睡虎地秦簡不僅登上央視《國家寶藏》,入選故宮特展,還被列入“二十世紀中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采訪團成員們透過玻璃展柜,凝視著那枚記載了中國最早家信的黑夫木牘,仿佛聽見了穿越兩千多年的親情呼喚。這封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家信實物,不僅打動了許多普通游客,也引起了中省媒體采訪團的濃厚興趣。

中華第一長文觚——《鄭家湖木觚》 通訊員吳垠 攝
據介紹,云夢縣博物館成立于1983年8月,是湖北省博物館首個與地方共建的分館、國家二級博物館、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云夢工作站、國家3A旅游景區、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現館位于縣東城新區黃香大道與龍崗路交會處,緊鄰風景優美的夢澤湖公園;建成于2009年,總占地面積35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9件、二級文物64件、三級文物242件(套)。代表藏品有鼎、罍、蓋豆等磨光彩陶、秦漢簡牘、“中華第一長文觚”、彩繪門板畫、虎頭枕、人物畫扁壺等秦漢精品木漆器和東漢陶樓等。
2025年,博物館實施整體提升工程,完成展陳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和文物庫房改造,實施數字化保護項目,改造后展館面積7600平方米,共三層。于8月1日全新開放,空間布局更加科學合理,配套設施更趨完善,為游客帶來了更為優質的文化體驗。
經過改造,博物館展陳更趨多元,分設特色單元與沉浸式場景。一樓陳列優化,以文物為證,結合出土實物與傳世文獻,生動展現吳楚之戰等歷史事件,新增戰役形勢圖和楚國史實內容,強化楚文化展示。
二樓簡牘展陳升級,通過新增漢代簡牘與秦簡對比,揭示秦漢制度的傳承與發展。運用3D塑像、動畫和互動設備等多媒體技術,增強觀眾互動體驗,引入沉浸式XR內容和智能語音導覽系統,讓觀眾通過VR“穿越”體驗歷史,提升參與感。整體上,展覽通過文物、科技與互動,生動呈現歷史進程和文化傳承。
此外,業態豐富度顯著提升,文創商業街成為新亮點。在博物館西南面打造全國首個沉浸式楚秦文化體驗綜合體“云夢博物館特色文化街區”,建設“云中錦書”“云中有物”“坐看云起·清歡如夢”“楚香”等七大主題場館,實現文物“生活化”,集文化體驗、消費、研學于一體,推動楚秦文化從展柜走向生活。
在博物館南廣場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提供游客咨詢、行李寄存、母嬰照料等服務,配備智能導覽系統。博物館每天由專業講解員為游客提供二次免費的公益講解,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館內休息區增設綠植景觀,標識系統采用楚式紋樣設計,便民設施覆蓋無障礙通道與兒童專用區,營造出兼具文化氛圍與人文關懷的觀展環境,讓游客在舒適中品味云夢歷史底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