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考察。他提出,湖北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一年來,湖北大力實施科創引領戰略,成果豐碩。今天,我們走近一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看看他背后科產融合的湖北故事。
記者 向昊:走進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時隔一年,這里的主題依然是創新,而展出的產品卻有了迭代般的變化,就拿人形機器人來說,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看過的“勞動者一號”,如今有了更多“機器人兄弟”,這是今年發布并且已經實現量產的“荊楚”系列機器人,外形炫酷、參數優異,同時應用場景也十分廣泛;這一年,湖北的腦機接口、量子計算機、北斗應用、光刻膠等等29項“尖刀”技術攻關計劃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一年,湖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說到這里,我帶著大家去認識一位照片上的人物,他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企業的首席科學家,一起去聽聽,過去一年他身上的故事。
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副院長、教授、武漢慧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費鵬:這臺設備去年向習近平總書記現場匯報后,經過一年的迭代、優化,現在這臺設備已經在醫院和科研院所受到了廣泛應用。
產品從樣機走向市場,這是一年來,費鵬最開心的事兒。“臨門這一腳”踢得順暢,還得感謝公司入駐的青創園平臺,過去三年里,這個青年創業孵化平臺,為兩百多家像費鵬一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從創業孵化到融資對接,再到市場開拓的全鏈條服務。
湖北青創園光谷示范園孵化服務中心主任 熊瑤:積極鏈接了外部天使投資機構,為企業提供政策申報的規劃,也匹配了孵化專班,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
不止有陽光,還有雨露。很快,光谷產投、長江創投等本地基金跟進投資,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則幫助企業對接驗證平臺、應用場景,一場“接力式”的成果轉化支撐,讓費鵬團隊的新產品,只用了不到一年,就從實驗室走上了市場。
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副院長、武漢慧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費鵬:之前的這兩年間,完成了“0到1”的邁進,這一年我們取得了非常多的進步,這個“1”正在被我們放大成為“10”,成為“100”,我們做科研會有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懷,不是為了只發表一兩篇論文,期待,或者說期許,我希望我做的產品能夠真正地造福廣大的民眾。
費鵬從1到100的理想主義,正好和湖北推進科產融合的方向同頻共振。這一年里,湖北出臺了 “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17條舉措”,設立種子基金為創新 “輸血”,布局50個成果轉化機構搭建“橋梁”。今年前三季度,湖北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8.7%,較上半年的增速再加快8.1個百分點,跳動的數字背后,是無數個像費鵬一樣的科研追夢人在接近夢想、實現夢想。
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副院長、武漢慧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費鵬:我們四個人就形成了一個科產融合的團隊,他在學校里面做研究。
采訪結束時,費鵬特意帶我們去了一個地方。
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副院長、武漢慧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費鵬:下個月我們就要搬到這個生物城創新園的二期了,就在后面這棟樓,我們有4000平,兩層的空間,有更好的研發條件,會擴大人員規模、生產制造,希望能夠在湖北的科創沃土上,越做越好,能夠真正地起飛起來。
(長江云新聞記者 李琨 向昊 田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