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高產高蛋白玉米實現豐收。 (湖北日報通訊員 晏華華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然 通訊員 晏華華
10月31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高產高蛋白玉米研究與推廣實現多項突破:關鍵基因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細胞》,研究成果發表當天就落地轉化;高產高蛋白宜機收玉米創新研究院揭牌成立,跨學院、跨學科協同攻關;武漢萬畝示范基地喜獲豐收,全產業鏈閉環模式初步建成……
“去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武漢考察,與我們親切握手,還鼓勵我們加快創新步伐?!比A中農業大學校長嚴建兵說。一年來,該校整合各學科優勢,聚集作物遺傳育種、遺傳學、計算機科學、遙感科學、生物信息等學科力量,聯合企業推動“邊研究、邊開發、邊應用”,高產高蛋白宜機收玉米培育取得新突破。
嚴建兵介紹,傳統的飼料糧是把玉米作為能量源,豆粕作為蛋白源。每年全國進口大豆約1億噸,大部分是給畜禽當“蛋白飼料”。如果玉米蛋白含量得到提高,就能既當“能量源”,又做“蛋白罐”,實現一物兩用。經測算,若全國玉米蛋白含量提升1個百分點,可少進口700萬到800萬噸大豆。
2024年11月12日,嚴建兵團隊在《細胞》發表論文,發現調控玉米籽粒含水量的關鍵基因。利用這一關鍵基因改良和培育的玉米新品種,在玉米籽粒完全成熟時可以實現快速脫水,實現玉米籽粒機收的同時降低籽粒破損率,1畝地最高可以節約成本150元。成果發表當天即簽約轉化,推動技術成果快速落地。
一年來,高產高蛋白玉米的種子,從實驗室撒入田間,歷經春季干旱、夏季高溫等考驗。今年8月5日,在武漢經開區鄧南街道撈子湖村,伴隨著玉米籽粒收獲機的轟鳴聲,高蛋白玉米迎來豐收。專家采樣測定,此次收獲的玉米籽粒蛋白質平均含量為10.8%,較市面上主栽玉米品種蛋白質平均含量高2個百分點,同時還能實現增產10%。這批高蛋白玉米被養殖企業溢價30至60元/噸收購,帶動農民增收、產業增效。
為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轉化,華中農業大學、湖北洪山實驗室、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相關科研單位、種植基地和養殖企業,打通高蛋白玉米“種質創制、品種研發與標準制定—高蛋白玉米專種、專收、專用—高蛋白玉米飼料降本與養殖增效”全產業鏈閉環,農戶、加工企業、飼料企業均能在這種模式中獲益。
今年,武漢市首創高蛋白玉米種植補貼政策,全市高蛋白玉米全產業鏈展示示范面積達10455畝。
嚴建兵表示,高產高蛋白玉米推廣具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賦能產業提檔增值、造福全產業鏈主體等多重潛力,開辟了一條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新路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