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善加保護、做好研究。”
11月1日,湖北省博物館黨委副書記王先福在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用這16個字概括自己過去一年的工作狀態。一年前,他曾在云夢縣博物館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解出土秦漢簡牘展。如今,已59歲的他依然保持著“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勁頭,致力于讓千年簡牘煥發時代光彩。
一年來,王先福與省博團隊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古代簡牘的保護、研究、傳播與展示工作,致力于讓深藏于博物館的簡牘“活”起來,讓更多人透過千年竹木讀懂中國。
讓大眾讀懂深藏于博物館的簡牘
10月28日,省博物館聯合國內11家文博單位推出“簡讀中國——中國出土簡牘展”,作為長江文化藝術季的壓軸展,一經推出就立即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
“總書記對出土簡牘年代很關切,此次展覽是全國簡牘領域最權威的展覽之一。”王先福稱,展覽以年代序列完整的簡牘通史形式,編織出從戰國至東晉近千年間中華文明奠基與成長的壯闊圖卷。
展覽開幕式上,省博副館長楊理勝扮演的“喜大人”與社教部團隊共同演繹了“牘懂家書”情景劇。近期,楊理勝自備行頭,在長江文化藝術季、青年文物專家公益云課堂、大思政課、云夢縣博物館大講堂等多種場合創新性講述簡牘故事,極強的代入感使“冷門絕學”變得生動可親。
此前,省博已聯合多家機構對睡虎地秦簡主人“喜”的樣貌進行了科學復原。今年“五一”期間,“喜”的3D復原頭像在“惠此簡書——睡虎地秦墓出土簡牘展”中亮相,令觀眾感嘆“秦朝打工人”形象真實鮮活,讓沉睡千年的簡牘煥發生機。
為促進研究成果與公眾共享,省博近日出版了《湖北省博物館藏簡牘叢書》之《睡虎地秦簡普及本》,并計劃陸續出版《包山楚簡》《龍崗秦簡》《曾侯乙簡》等多部簡牘普及讀本,力求讓大眾讀懂深藏于博物館的簡牘,推動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湖北省博物館云夢分館”建設碩果累累
簡牘保護有著極強的專業性,需要大量專業性人才,為此,省博與云夢縣博物館加強深入合作,開展古代簡牘的保護、研究、傳播與展示。
省博物館與云夢縣政府簽署“湖北省博物館云夢分館”協議以來,省博在展覽展示、文物保護、文創開發、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多方面給予了云夢縣博物館全力支持,今年以來力度尤甚。
王先福等專家多次赴云夢縣博物館,指導陳列提升改造,增補了一批漢簡原件,并依據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展示漢律對秦律的傳承、漢代科技智慧及社會百態等。該展覽已于今年8月1日重新開放。前不久,《云夢縣博物館基本陳列》(上、下卷)作為總分館制建設的重要成果也已出版。
眼下,省博團隊正加班加點在云夢縣博物館指導籌建文物修復展示中心,屆時,這里不僅是一處現代化的“文物醫院”,還將是研學團隊及廣大文博愛好者動手體驗的樂園。
據了解,省博指導的“簡墨千年 牘懂中國——云夢簡牘文化傳播利用成果展”已布展完畢、“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2025年年會暨云夢睡虎地秦簡出土五十周年紀念活動”等高規格的活動將在11月陸續在云夢縣博物館舉行。望向歷史深處,望向傳世瑰寶,沉睡千年的簡牘正在王先福等一批學者的努力下,穿越時空,澤惠后人,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