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碼看長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文漪
當阿里山的鄉愁漫野,當江漢關的警報鳴響,一幅山河長卷,再次展開——
南京、上海、太原、南昌、杭州、長沙、廣州、武漢、漯河、鄭州、蚌埠、歸綏、汕頭、北平、臺北、濟南,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中國戰區劃設16個受降區,系統性接受128萬侵華日軍繳械投降。
湖北日報原創融媒產品《山河長卷丨80年,16座城,一條“勝利”路》,首次在新聞作品中系統梳理出16個受降區的完整歷史脈絡,將分布在全國各地的16個受降點作為一個完整的歷史矩陣來呈現。該產品被多家主流媒體轉載,總閱讀量900萬次,轉發分享12萬次,點贊量8萬次。
鋪展山河長卷
更加深情的時空底色
202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80周年,武漢淪陷87周年。
這一天,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帶著血脈相連的民族記憶,江風與海風,深情撫摸這軸從受降原點到勝利之路、再到盛世圖景的山河長卷。
此前一天,2025年10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
“這是歷史的巧合,更是盛世的昭示”,讓湖北日報2025年8月15日發布的原創融媒產品《山河長卷丨80年,16座城,一條“勝利”路》及通版報道《每座受降城市,都有一條勝利路》,有了更深情的底色、更深長的意味、更深刻的意義。
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是中華民族不可忘卻的記憶。讀者可點擊產品海報,走上“勝利路”,尋訪抗戰勝利受降點。產品的背景音樂似有穿透萬里山河的力量,貫穿整個尋訪之路——從“歷史原點”南京銘記完全勝利,到武漢的城市綠心藏著勝利豐碑,再到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歸中國版圖,最終在濟南的圖書館里永念和平。那黑白琴鍵,似硝煙鍛造,每一個重音,都訴說著歷史之重;那城市肌理,似烈焰燃過,每一寸土地,都回響著盛世之歌。
將宏大的歷史敘事,轉化為個體可感知、可共鳴的現實記憶,是主流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面臨的挑戰。該產品將“勝利”錨定于具體的“路”上,以獨特發現、深度打撈與創新表達,完成從國家歷史記憶到個人身邊可感的轉譯,實現從回望過去、觀照當下到啟迪未來的價值升華。
創新報道理念
呈現完整的歷史矩陣
在2025年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湖北日報編輯部提示,不僅要突破地域局限,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下打撈歷史全貌,更要找到當下的切入點,在完整的坐標系上標注歷史事件的現實意義。
全媒報道團隊選擇抗戰勝利受降點這一獨特的歷史坐標,以武漢“受降堂”作為切入點,以系統性鉤沉打撈的方式,踏訪祖國山河,溯源受降舊址,揭開塵封細節,叩問守護現狀。
通過對歷史檔案的細致梳理與實地走訪的交互印證,報道團隊突破視野局限,系統梳理出中國戰區16個受降區的完整歷史脈絡,具有開創性價值。這是對歷史圖景的系統性再現,更是報道理念的創新,展現了偉大勝利的歷史廣度與深度,并且確立了產品的核心立意:以空間為經、時間為緯,將國家敘事轉化為可觸可感的集體記憶,使作品展現出獨特價值。
構建敘事支點
發現共同的現實坐標
在兩個多月的實地走訪中,一個富有深意的現象逐漸顯現:幾乎每座見證過受降歷史的城市,都擁有一條或幾條名為“勝利”的道路。
報道團隊將“勝利路”這一共同符號,作為連接80年前后兩個時空的橋梁。遍布全國各地的“勝利路”,將歷史轉化為可觸摸、可定位、可行走的現實坐標,實現從歷史到現實的自然過渡,為報道提供了獨特的敘事支點。
“勝利路”既是當年的勝利在地理空間上的深刻銘刻,也是今日城市中鮮活的現實場景。80年前,中華民族在這里迎來了反抗外侮的偉大勝利;80年后,在同樣的土地上續寫新時代的奮斗篇章。這種延續性,體現了歷史傳承,象征民族精神一脈相承——我們從勝利走來,正在走向新的勝利。
這一發現,使國家敘事落地于尋常巷陌,將厚重歷史記憶融入當代生活場景,為公眾理解歷史搭建起一座平易近人、意蘊深長的橋梁。
追尋血脈傳承
實現記憶的代際傳遞
為賦予歷史敘事以血肉,報道團隊以調查的嚴謹、人文的溫情,找尋散落的歷史痕跡,著力追尋歷史親歷者與血脈傳承者。
最具代表性的,是對第六戰區受降主官孫蔚如將軍之子孫存京先生的尋訪。一本寄往受降堂的書籍,留下了蛛絲馬跡,團隊幾經周折,邀請到時年75歲的孫存京先生重返武漢受降堂。孫存京先生在父親蠟像前肅穆凝視,捐贈父親抗戰詩稿,與孫子孫和直共同駐足等深情舉動,都構成歷史在當下的鮮活回響,實現記憶的代際傳遞。
團隊還記錄下漯河受降路旁親歷者的口述,還原了故宮太和殿前十萬民眾歡呼的歷史場景,見證了杭州“受降村”的保留……所有口述與考證,都經由歷史文獻專家等權威渠道反復求證。
對個體命運的關注與對史實的敬畏,為作品增添人性光輝與真實重量。
用戶參與互動
點亮盛世的繁華景象
八十載光陰,萬里山河,主創團隊將海量素材與深刻洞察,融入一幅手繪的16座城市長卷。湖北日報客戶端發布《尋訪抗戰勝利受降點》,以該產品為主視覺設計,把每個受降點的采訪故事串珠成鏈。
動畫、人工智能、交互設計等,讓長卷“活”起來。親歷者后人的配音、歷史音效的融入、歷史畫面的復現,強化了作品的沉浸感與感染力,構建了情感豐沛、層次豐富的記憶場域。
“點亮勝利路”,原本以歷史色調呈現的一條條“勝利路”被逐一照亮,呈現出當代城市的繁華景象,這一刻,用戶親手完成了從黑白歷史到多彩盛世的視覺轉換與情感連接。這一交互設計,將作品立意推向新高度。用戶不再是歷史的旁觀者,而是見證者和參與者。親自點亮的過程,將“勝利之路引領盛世前程”的核心主題,轉化為深度共情后的內在感悟,將歷史榮光與新時代的奮斗緊密相連。
歷史從未塵封于檔案,它鮮活地存在于每座城市的肌理中。從南京到武漢,從北平到臺北,湖北日報原創融媒產品《山河長卷丨80年,16座城,一條“勝利”路》,將厚重歷史轉譯為生動故事,將民族精神轉譯為身邊符號,將新聞報道轉譯為藝術體驗,讓歷史在當代產生深沉而有力的共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