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嘉魚縣潘家灣鎮十里蔬菜長廊,生機盎然、豐收在望。 (本版圖片均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進 許曠
通訊員 謝燕子 龍鈺 盧建
10月24日,天高云淡,暖陽高照。
嘉魚縣潘家灣鎮十里蔬菜長廊,重新起壟的田間,即將結球的甘藍如綠色錦緞鋪展開來,滿目青翠、生機盎然。
這片廣袤田野,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對鄉村全面振興的殷切期望。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此走進田間,勉勵當地干部群眾走科技之路、質量之路、品牌之路,把蔬菜種植這個富民產業進一步做好,讓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殷殷囑托猶在耳畔,聲聲關切催人奮進。
一年來,這片土地發生了哪些變化,蔬菜產業發展得如何?人們生活過得怎么樣?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田間地頭、科研場所、企業車間,一探究竟。
破局深加工,提升蔬菜附加值超20%
一望無垠的蔬菜長廊上,一條580米長的果蔬觀光長廊已完工。長廊上爬滿藤蔓,果實從空中垂吊下來,吸引眾多游客打卡留念。
長廊兩邊,是肖家洲村紅色菜園1000畝種植基地,綠油油的甘藍,長勢喜人。
“農業不加工,等于一場空。”潘家灣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劉朝輝說,為延伸蔬菜產業鏈,今年該鎮新引進嘉麗生態、佳禾農業、雪蘿泡菜等3家蔬菜加工企業,實現蔬菜深加工“零的突破”。
在畈湖村,湖北嘉麗生態公司的蔬菜深加工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三間廠房已接近完工。
“25斤鮮菜最終濃縮成1斤脫水蔬菜,附加值卻可提升20%以上。”公司負責人鄭勝維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3億元,將新建3條脫水蔬菜加工生產線,主要生產脫水甘藍、白菜和蘿卜,預計年深加工蔬菜能力達5萬噸,可輻射帶動約2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全面投產后年產值有望突破1億元。
“加工端的突破,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劉朝輝說,為滿足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我們將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在種植“兩瓜兩菜”(冬瓜、南瓜、白菜、包菜)等大宗蔬菜的基礎上,擴大西藍花、萵苣等適宜加工的蔬菜品種種植面積。
從“種得好”到“賣得好”再到“加工好”,嘉魚蔬菜正實現從“一棵菜”向“一條鏈”的躍遷。
“2025年全縣蔬菜產業年產值預計達60億元,帶動全縣7.5萬名農民參與經營、務工。”嘉魚縣委書記王永表示,一年來,全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科技創新、質量管控、品牌培育“三路”并進,推動蔬菜產業全鏈條升級,聯農帶農走共同富裕之路。
深耕科技田,博士“天團”入駐潘家灣
無土栽培的櫻桃番茄掛滿藤蔓,立體種植的生菜綠油油一片,圓滾滾的西瓜掛在枝頭……
田間的蔬菜科技館內,20余個蔬菜新品種正茁壯生長,大數據平臺實時分析控制最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的精準化、智能化管理。
今年6月,農業科技“天團”——長江流域越冬甘藍研發中心、湖北洪山實驗室嘉魚基地等6家涉農科研與服務機構落戶潘家灣,共同組建嘉魚縣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將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多個博士團隊入駐。
“過去育種篩選要跨省跑,如今在本地就能實時觀察幼苗長勢、調整培育參數,省時省力。”正在蔬菜科技館開展科研的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矯振彪博士說,“我們團隊重點推進甘藍數字化健康栽培技術模式落地。這樣,長江流域越冬甘藍種植的品質會提升、風險會降低,農戶的收益也更有保障。”
“我們主攻甘藍及其他蔬菜的聯合選育,主要是提高蔬菜抗病蟲害能力、口感和營養成分。當前正在以‘思特丹’甘藍品種為基礎開展技術攻關,爭取5年內將其培育至耐受-8℃至-10℃低溫。”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科研助理毛銀博士說。
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育種環節,更滲透到種植、管理、服務的全過程。
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建介紹,公司今年建成農事服務中心,匯聚各類農機具150余臺(套),可提供農機維護、種苗培育、農技培訓等全鏈條農事服務。
“農戶租一臺無人機打藥,比人工節省一半時間,費用低30%;我們統一采購肥料,也比市場價更便宜。”張建建算了一筆賬,通過集中服務,農戶每畝蔬菜的種植成本可降低150元,統一防治病蟲害還能讓蔬菜品質更有保障。
如今,潘家灣鎮已有80%的農戶加入農事服務體系,過去“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種植模式,正逐步向“專業化服務、規模化種植”轉變。
聯農更富農,農民人均年創收1.7萬元
蔬菜長廊的田間,一座座藍綠色的氣膜冷庫初具雛形。
“以前冷藏能力只有1600噸,還不到年產量的0.33%,蔬菜集中上市不進行冷凍處理,既不利于長途運銷,又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品質與效益大打折扣。現在氣膜冷庫快建好了,以后蔬菜能錯峰賣,農戶也有了議價權。”劉朝輝說。
為破解“集中上市”困局,嘉魚縣今年引進紅色菜園供應鏈項目。該項目總投資近2.7億元,除建設1800畝高標準菜園和大學生實踐基地外,還新建氣膜冷庫群,大幅提升冷鏈儲運能力。
有了好產品,更要有好品牌。目前,潘家灣鎮189家合作社中有140家聚焦蔬菜產業,培育出“潘家灣甘藍”等8個綠色食品品牌,近百件蔬菜商標形成品牌矩陣。
當天,“嘉魚蔬菜”區域公用品牌正式發布,一片飽滿的蔬菜葉片與靈動的游魚巧妙融合的標志格外醒目,詮釋著“嘉魚蔬菜”從田間到餐桌的價值升華之旅。“這標志著我們告別‘散兵游勇’時代,邁入品牌引領的新征程。”鄭勝維興奮地說。
當地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蔬菜產業帶動當地農民人均年創收1.7萬元,農事服務中心、加工企業提供了500余個固定就業崗位,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務工增收兩不誤”。
“合作社提前與收購商商定好價格,我們按照標準種,收完直接拉到合作社,不用自己跑市場,一年能掙3萬多元。”肖家洲村農民葉祥松直呼,“日子越過越紅火!”
深秋時節,十里蔬菜長廊又將迎來豐收季。
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人們將繼續書寫“小蔬菜”撐起“大產業”、帶動“大振興”的時代答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