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漢陽墨水湖。

武漢遠洋里古今交融。

漢陽鸚鵡花園小區“成片”加裝電梯。

漢陽的花田花海如夢似幻。
漢陽區
漢陽樓市,又火了。
10月26日,漢陽城更·花木深開盤“日光”,銷售額過億元。
“今年1月至10月,漢陽區新房住宅成交8081套,成交面積94.7萬平方米,排名武漢第一。”漢陽區住更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漢陽涌現多個“日光盤”——
6月,金地·大成樂府開盤即清盤:
8月,漢陽·澍成為“首次看樣板間要排號的樓盤”,一房難求:
9月,金茂樾滿晴川繼金地·大成樂府之后同樣“日光”,并創下平均1分鐘成交2套房源的紀錄。
從樓市火爆,看城市更新。
近年來,漢陽區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系統謀劃,將產業、交通、生態、安全、教育、醫療、托幼、養老等不斷融入漢陽發展的頂層設計,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如今,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宜居宜業新漢陽”有顏又有料,交出“十四五”亮眼答卷。
共融共生 留住千年古城的根
地處漢陽古城的金茂樾滿晴川,毗鄰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顯正街;
走進漢陽·澍,隨處可見以武漢中心城區最老的古樹——漢陽樹為靈感的創意設計;
還有漢陽城更·花木深,距離正在改造升級的漢陽卷煙廠僅一步之遙……
漢陽古城、顯正街,是歷史文脈;漢陽樹、卷煙廠,是城市記憶。
如今,它們在城市延續,與城市共生,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城市脈絡。
“知所從來,留住城市的根和魂。”有專家表示,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應在保留歷史肌理的基礎上植入新功能,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
漢陽,正是這樣做的。
“十四五”期間,龜山公園、古琴臺完成修繕,晴川閣開放夜游,知音文化旅游區正在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龜北片區的漢陽造文創園啟動建設;武漢動物園煥新歸來,漢陽樹公園開門迎客,漢陽卷煙廠啟動改造,為武漢人送上一波又一波“回憶殺”。
3年前,漢陽古城城市更新進一步深化,啟動1800米漢陽古城文化軸建設,打造多個景觀節點,古今交融。
如今,在漢陽古城文化軸的起點,漫步武漢遠洋里,一邊是歸元禪寺,飛檐翹角、寺鐘聲聲,一邊是時尚街區,窗明幾凈、琳瑯滿目;行至終點,走進“武漢之眼”城市文化展覽館,登頂觀景平臺,極目遠眺,長江奔流,按一下快門,即可與龜山電視塔、武漢長江大橋、黃鶴樓、鸚鵡洲長江大橋等城市地標同框。
“選擇在漢陽安家,看中的就是這里的文化底蘊。”今年9月,家有二寶的武漢醫生林先生和愛人一起,定了一套金茂樾滿晴川139平方米的新房。
以人為本 老房子也是好房子
無論新房子、老房子,都能變好房子。
今年4月,以“成片推進”創新模式推進的2025年漢陽區老舊小區首部電梯加裝工程,在鸚鵡花園小區啟動。
該小區建成于1998年,共有46棟樓,住著近3000戶居民,約七成是老年人。
“小區位置蠻好,離漢陽江灘近,交通生活也都便利,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沒電梯。”社區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起,小區開始推進電梯加裝工作,歷經7年努力,已陸續加裝完成了20部電梯,目前正在全力推進20臺電梯的加裝工作。
“以后回家,再也不用哼哧哼哧地數臺階啦!”家住8樓的劉先生笑著說。
“近5年,漢陽區共為25個小區加裝100部電梯。”據介紹,“十四五”期間,漢陽區累計投入資金超10億元,完成95個老舊小區改造,共涉及建筑面積超25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約3.5萬戶。
與此同時,漢陽區加速織密路網,建停車場,治理湖泊,拓展綠地,不斷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十四五”期間,琴臺大道煥新升級,知音大道全線貫通,晴川大道亮相央視國慶特別節目,新建改造道路94條,里程數超60公里,總投資近84億元,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建成停車泊位7萬個,充電樁2萬個,集中式充電站31個,立體停車樓3座,有效解決了居民停車難問題;
累計投資約8.3億元,提升改造南岸嘴、漢陽江灘,連通漢陽碧道,建成楊泗港都市T臺,墨水湖、龍陽湖、月湖、蓮花湖水質穩定,碧波蕩漾;
因地制宜增綠添景,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居武漢中心城區首位。
“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更加注重統籌協調。”漢陽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已建成378個小區“紅色驛站”、130個“陽小驛”暖心服務站,創建了73個“友好小區”和20個“美好家園”小區,新時代“楓橋經驗”漢陽實踐不斷深化,獲評“平安中國建設先進集體”“平安湖北建設示范區”。
串聯資源 享高品質生活空間
生活圈、健身圈、養老圈……
翻開漢陽區“十四五”規劃總結評估報告,一個個便民圈,圓了居民對美好生活的一個個向往。
美食——打造十升路美食街等3條特色美食街區,鸚鵡巷子獲評省級特色商業街區。
休閑——琴臺大劇院、音樂廳年均舉辦演出400場以上,武漢美術館(琴臺館)建成,武漢戲曲藝術中心落戶,開心麻花劇場開業,武漢冰雪中心、拓高樂城市體育娛樂中心精彩亮相,龍陽湖低空飛行營地、長江北岸空游航線等項目帶來“水陸空”立體文旅體驗。
健身——建成張之洞、玫瑰、四新、向陽等6個體育公園,數量位居武漢第一,全區體育場地總面積超292萬平方米,共有體育場地2531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25平方米,穩居武漢中心城區第一。
消費——引入武漢中心城區首座奧萊MALL方圓薈·奧特萊斯,華中最大山姆會員店落戶漢陽國博片區,鐘家村商圈新增LUSSLOOP潮奢云鋪、DRUNKBAKER等華中首店,遠洋里一期開街引入60余個創新品牌。
教育——新建陶家嶺小學、墨水湖中學、燎原高中等12所學校,改造鐘家村小學等7所學校,新增學位2.52萬個;新開辦28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學位1萬余個。
醫療——武漢市第五醫院婦兒院區、漢陽醫院新綜合樓、泰康同濟(武漢)醫院二期、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二期)陸續建成并投用,全區醫療衛生機構達453家,較“十三五”末增長26.5%。
養老——建成1個區級養老中心、7個街道級養老服務綜合體及120余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30個托老驛站為老年群體提供多樣休閑娛樂、日間照料、適老產品租售等服務,連續3年養老服務滿意率測評居武漢中心城區第一。
如今,在漢陽,住房已不再是孤立的建筑單元,而是串聯多元資源、人文關系,滿足多樣化生活需求的樞紐和載體,其背后的邏輯是努力讓城市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我喜歡中國,喜歡漢陽。”中國女子網球運動員鄭欽文的父親,在漢陽區二橋街道開了一家網球俱樂部,一位來自白俄羅斯的外教,將家人也一起帶來,并希望能加入中國國籍。
“近10年,全區凈增人口25萬人,近5年,吸引落戶留漢大學生超10萬人。”漢陽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城市更新,更新的不僅是城市面貌、城市氣質,更是城市血液、城市內生動力。“以什么樣的城市態度來吸引人、留住人,可能成為決定未來城市興衰的一個真正關鍵因素。”
數讀漢陽“十四五”
◎ 體育公園數量居武漢第一
◎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居武漢中心城區第一
◎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居武漢中心城區第一
◎ 交通暢達率居武漢中心城區第一
◎ 養老服務滿意率測評連續3年排名武漢中心城區第一
◎ 大城管考核連續3年(2022年—2024年)排名武漢中心城區第一
◎ 改革事項入選國家級、省級改革事項名單數量居武漢第一
◎ 區屬國企營業收入、已交稅費排名武漢中心城區第一
文:黃璜 楊榮蓉 岳寧
圖:劉虎成 湯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