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創文化帶雛形顯現。

創新要素動能澎湃。

首店開業圈粉無數。
江漢區
“十四五”收官之際,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正在武漢市江漢區全面鋪展。作為武漢市國土面積最小、經濟密度最大的中心城區,江漢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勇擔使命、砥礪奮進,以增速領跑的亮眼成績,奏響了新時代英雄城市的奮進強音。
從金融集聚區的資本活水奔涌,到數字經濟新引擎的強勁動能:從百年商街的煥新升級,到跨境電商的開放探索:從紅色文脈的薪火相傳,到“一老一小”的溫暖守護……江漢區用一個個生動實踐,深刻感受到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續奮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江漢區正以“干則干好、干則必成、干則一流”的奮斗姿態,著力發揮好現代服務業的驅動作用,為武漢打造“五個中心”、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貢獻江漢力量。
算力突圍、生態育新
以有限空間構筑科創高地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科技創新是決定城市未來能級的“鍵變量,更是贏得區域競爭的核心賽道。
一片算力集群的崛起,正是江漢區將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加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的縮影。
誕生于此的中貝通信集團,以其前瞻布局,為湖北打造出強大的算力底座。“我們要建設的不僅是算力基礎設施,更是支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企業負責人表示。
2023年以來,中貝通信已完成武當、三江源、合肥等9個智算集群的全國布局,上線運行智算算力規模達1.5萬P,其中在合肥自主建設的智算中心全部建成后容量將達2.5萬P。這些算力集群為阿里、階躍星辰、云知聲等人工智能企業提供了強勁支撐。
面對空間制約,江漢區的科創突圍之困清晰可見:缺乏大院大所支撐,科技成果轉化通道不暢,民營企業創新能級不足……這些短板如何補齊?
江漢區選擇向“云”上要空間,向“數”上要未來。武漢云數字經濟總部區的崛起,不僅是一個物理地標,更是一個賦能傳統產業煥新的“數字母體”。
在這里,中國電子、華為、金山辦公等數字巨頭與全區近5000家數字經濟企業同臺共舞,將前沿數字技術與江漢區深厚的金融、商貿產業根基深度融合。
創新的種子需要陽光、雨露與適宜的土壤。江漢區深諳此理,著力構建“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草木蔥郁”的完整創新生態。
10月初,“小巨人”企業——北京寶蘭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完成全資子公司注冊。“從對接到落地僅用30天,全程跟蹤服務讓我們感受到了‘江漢速度’。”企業負責人感慨。
這家國內基礎軟件領域的領軍企業,產品已在中國移動等運營商核心系統中穩定運行超過17年,成功支撐億級用戶高并發場景。其快速入駐,為江漢區軟件與信創產業集群再添重要拼圖。
與此同時,江漢區大力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2025年,全區10家企業入選全市軟件百強,數量中心城區第一,規模以上軟件企業營收實現24%的高增長。“十四五”期間,江漢區軟件信息服務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規上企業數量及營收均實現翻番,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向“新”而行,擇“高”而立。江漢區正以數字動能重構產業格局,在武漢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宏偉藍圖中,精準刻下屬于自己的鮮明坐標。
資本匯聚、金融賦能
構筑區域金融中心核心區
以武漢金融街“金十字”和中央商務區為核心,江漢區匯聚了6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構筑起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服務體系。
這里不僅是金融機構的集聚地,更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高地。江漢區正以創新驅動金融改革,全力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核心支撐。
10月20日,湖北省首創的全場景預付式消費公證服務平臺“儲信安”在江漢區正式上線,首批百余家商戶順利入駐。
“給孩子訂的攝影套餐沒拍就人去樓空”“超市儲值卡還沒花完門店已悄然關停”……面對困擾全國消費者的預付式消費亂象,江漢區率先破題。這個由江漢區人民政府聯合武漢市江天公證處、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打造的平臺,不僅為市民預付消費裝上“安全閥”,更給誠信商家立了“風向標”。
服務實體,打造科技金融新高地。江漢區著力構建覆蓋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通過建立重點金融機構庫、科技金融產品庫、科創企業名冊庫“三庫聯動”機制,精準對接科創企業融資需求。
一股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創新沃土:截至2025年上半年,江漢區內13家區域總部級銀行的科技企業貸款余額已突破2000億元,增速超過10%;“漢融通”平臺累計服務融資金額突破1200億元;“鄂港通”平臺服務企業數量逾500家。
資本集聚,構筑產融結合生態圈。在江漢區,資本不再是追逐短期利益的“快錢”,而是甘做陪伴企業成長的“耐心資本”。通過設立武漢基金、江城基金、湖北港航發展基金等產融平臺,這里構建起覆蓋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叢林”。
2025年,江漢區推動首支聯合省、市、區三級投資機構、總規模100億元的湖北長江千帆企航股權投資基金高效落地,并實現湖北項目首投。
江漢區正以其深厚的金融底蘊和不斷的創新突破,以其特有的融通功能,成為破除市場壁壘、暢通經濟循環的關鍵力量,為武漢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注入強勁動能。
商貿升級、平臺聚勢
以開放樞紐激活雙循環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暢通經濟循環。江漢區以高水平開放為引擎,通過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增強國際循環動能,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深度融合中塑造發展新優勢。
江漢區全力以赴抓投資、抓消費、抓外貿,謀深做實一批前瞻性、戰略性、牽引性重大項目,讓發展快起來、好起來、強起來。
“在江漢路不僅能感受百年商街的歷史韻味,還能同步體驗全球最新潮流。”國慶期間,名創優品全新店態MINISO LAND試營業首日便人氣爆棚。
這條百年商街正煥發新生,成為武漢二次元與潮流文化的核心孵化地——漢口STAY、中心百貨、X118等商業體錯位發展,形成互補共生的商業生態。
今年以來,江漢區創新推出“來漢口 逛江漢”城市漫游計劃,通過打造特色文旅線路、推出限定文創產品,帶動重點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25%,銷售額同比提升18%。文商旅的深度融合,為傳統商圈注入全新活力。
數據印證商貿創新成效:“十四五”期間,江漢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764.18億元,總量穩居全市前列;成功引進全市首家市內免稅店,開通全國首條跨江商貿低空無人機航線;集聚21家老字號(占全市1/3),五年新增首店599家,首店數量長期領跑全市。
與此同時,江漢區全力以赴做大外貿規模,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9月15日,江漢九米跨境電商產業園在武漢金融街大廈正式啟動,標志著江漢區在推動外貿轉型升級上邁出關鍵一步。這個采用“資源引入+本地孵化”模式的政企合作項目,將深圳前海成熟經驗與江漢產業特色深度融合,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出海服務。
9月24日,全球領先的國際管理會計師組織IMA在江漢區落子國內首個國際交流中心。從2022年達成合作意向,到設立華中首個辦公室,再到此次國際交流中心成立,這一布局將顯著提升武漢在財會領域的人才集聚力,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
外貿數據見證開放新突破:“十四五”期間,江漢區外商直接投資累計約4.56億美元,2025年預計中心城區排名第2;進出口總額增幅實現強勢轉正,中心城區排名第2。
從商圈的品質升級到跨境電商的生態構建,江漢區以商貿創新激活內需市場,以平臺建設拓展開放空間,傳統商貿大區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出強勁韌性與活力。
重內涵優品質
破題中心城區內涵式發展
新發展理念引領城市從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提升。江漢區以28.29平方公里土地為紙,以文商體旅融合與民生改善為筆,奮力書寫中心城區內涵式發展的時代答卷。
在文化傳承保護方面,江漢區堅持“保護優先、活化利用”,推動歷史文化資源與現代城市功能深度融合,賡續城市文脈。
6月30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原漢口黃陂會館)歷史陳列在建黨104周年之際莊嚴開放,填補了黨史研究的重要空白。
8月7日,歷經百年滄桑的長江書店修繕重啟。這座曾出版《湖南農民革命考察報告》首個單行本的文物建筑,與毗鄰的南洋大樓、民眾樂園、江漢關博物館串聯成一條紅色文化廊道,見證著武漢從“革命高潮”邁向“文化自信”的偉大征程。
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江漢區著力構建“全齡友好型”城區,全面推進“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
10月28日,坐落于發展大道的吉年頤養中心正式啟用。這不僅是一座擁有500張床位的綜合性養老機構,更是江漢區構建“享老”新樣板的關鍵落子。
五年來,依托吉年養老機構,江漢區構建起覆蓋全區的立體化服務體系:為400余戶家庭安裝智能安全監測設備,7個街道綜合體輻射34個社區站點,年服務超120萬人次。
如今,江漢區建成27個完整社區,改造163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202部,完成750戶居家適老化改造,“全齡友好”的幸福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江漢區以其扎實的實踐探索著中心城區內涵式發展的新路徑。這片土地正以其有限空間創造無限可能,讓城市發展更有質感、更富活力、更具溫度。
以增速領跑
書寫集約高效
新篇章
金秋時節,“十四五”收官之際,武漢市江漢區以連續領跑的經濟增速,為賦能“五個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寫下了生動的注腳。
江漢區,以28.29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承載著湖北省最大的經濟密度和人口密度。空間有限,但發展格局不能受限。“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客觀條件,倒逼江漢區從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提升,探索在有限空間內實現無限發展的新范式。
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4%,增速中心城區第一;2023年增速躍升至7.3%,繼續領跑;2025年前三季度增速達6.2%,再度登頂。連續領跑的背后,是一條高標準、高效能的產業結構升級之路。
一座樓宇,蘊藏金融街“向上”能量。
土地資源寸土寸金,江漢區便向立體空間要效益,向產業結構升級要動能。
在這里,一棟棟摩天大樓不再是冰冷的水泥森林,而是站立起來的金融街、“立起來的開發區”。全區29棟億元樓宇、38棟千萬元樓宇拔地而起,貢獻著驚人的經濟密度。
這里是全省首個千億級金融產業集聚區,匯聚全市過半商業銀行、三分之二全國性證券公司。江城基金、武漢基金、湖北港航發展基金在此落地,形成產融基金集聚地,資本活水涌向全省經濟發展血脈。
一場轉型,激活數字經濟新動能。
面對空間瓶頸,江漢區統籌存量、減量與增量,加速構建“235”現代化產業體系,讓每寸土地都“活”起來。
引育中國電子、優必選、云啟智慧、聯通產互等領軍企業,集聚數字經濟企業4952家;打造武漢云數字經濟總部區、中國電子·數字產業總部示范區等重點產業園,形成2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載體。
2025年,江漢區10家企業入選全市軟件百強企業榜單,前三季度規模以上軟件企業營收同比增長24%。數字經濟正成為江漢區突破空間制約、實現換道超車的新引擎。
一項改革,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
作為人口密度極高的中心城區,江漢區以“物業城市”改革破解治理難題:將全域視為“超大型社區”,通過國資平臺與萬物云合資成立江漢城資公司,引入市場化大物業理念,以街區一體化推動市政服務延伸到小區末梢。
在唐家墩街道,99個老舊小區納入統一運營,為老城區治理提供了綜合解決方案。運行五年來,江漢區城市管理經費降低了8%,同時群眾滿意度攀升至93.4%。
一片風貌,留存城市文化根脈。
在發展現代經濟的同時,江漢區精心守護著城市的歷史文脈。
2025年,該區加快推進漢口歷史風貌區江漢片區建設,保護修復中共五大會址(原漢口黃陂會館)、長江書店、江蘇會館、寧波會館等紅色舊址,加強老里分的整體保護與活化利用,讓歷史建筑在新時代煥發新生,讓城市發展既有經濟的高度,也有文化的厚度。
唯有堅持新發展理念引領,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歷史主動。江漢區正以創新驅動、內涵提升的發展實踐,書寫著超大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的卓越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