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重)“此時您感到無比疲憊,但您相信,您并不孤單。這封信是我想送給您的一束光,哪怕微弱,也希望可以照亮您前行的路。
近日,在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精神醫學科,正在接受治療的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等女性患者,收到了75封來自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第一中學七年級的學生們的來信。這是由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務社工部與湖北工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聯合發起的一場名為“心晴信箱”書信互動活動。
該活動以傳統書信為媒介,在武漢與廣西富川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梁,為長期住院患者與遠方少年創造了一次溫暖的情感交流。
中秋節前夕,廣西富川第一中學七年級的學生們在湖北工業大學支教老師李天悅的引導下,執筆書寫祝福與問候。這些承載著真摯情感的信件跨越千里,送達天佑醫院精神醫學科,為正在接受治療的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等女性患者送上了遠方少年的關懷與鼓勵。
10月,在天佑醫院佑安樓二層精神醫學科活動室里,醫務社工陳德佳連續組織了兩場特別的“心晴分享會”——“心晴信箱”小組活動。活動中,她先向組員們介紹了廣西富川的風土人情與孩子們的生活背景。這些學生中,有瑤族、漢族的少年,也有父母常年在外、留守家鄉的孩子。
當一封封遠方來信被輕輕展開,那些稚嫩而真誠的句子,悄然觸動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弦。孩子們在信中講述清晨七點四十的早讀、晚上九點放學的校園日常,分享課間表演的趣事、籃球場上的汗水,還有偶爾打游戲的小快樂,還有富川的山水。真摯的筆觸背后,是一顆顆渴望被聽見、也渴望傾聽的心。
組員們靜靜閱讀著遠方的來信,筆尖隨之在回信紙上輕輕滑動。她們在回信中真誠感謝孩子們的牽掛:“謝謝你的來信,我相信我的未來一切都會好好的”、“看到信時心里很暖,感謝你們惦念著遠在武漢的我”,文字之間,是被治愈的感動與希望的萌發。
回信里,她們也化作溫暖的“遠方親人”,以溫柔的話語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將來把家鄉建設得更美”、“相信你一定可以成為很棒的人”,并特別叮嚀留守在家的孩子要勇敢樂觀。她們也由衷致敬支教老師的堅守與付出。
第二次小組活動尾聲,患者們還分享了關于“信”的記憶。年長的組員回想起那個車馬很慢,沒有手機的年代,“高中畢業后下鄉,那時最快樂的事就是收到家書,有時還會捎來物資”;“我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更懂何為牽掛,常寫信給家人”。年輕的組員雖成長于互聯網時代,但是也曾經有過寫信的溫情時刻,“讀大學想家時,我就給媽媽寫信”;“我喜歡給自己寫信,即使到現在,也保留著這個習慣,通過文字跟自己對話,讓我內心平靜”。
而對于這次給山區孩子通信,她們感慨這是一次心靈的整理:“在鼓勵他們的同時,仿佛也鼓勵了自己”。更令人動容的是,有的組員在信中重獲力量,萌生了參與志愿服務的愿望:“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他們溫暖我一樣,去溫暖更多人。”
一場跨越千里的對話,不僅為長期缺乏陪伴的患者打開情感之窗,也為遠在廣西富川的孩子送去了來自武漢的牽掛。一封封信,如一座無形的橋,連接病房與教室,也串聯起兩種不同境遇下的心靈需求。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