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寄宿制教育與高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四川成都舉辦。本次會議聚焦高原特殊地理環境與人口分布下的教育可及性與公平性,圍繞“中美加寄宿制教育比較研究”“寄宿制教育與高原發展路徑”“高原教育的人民性與普及性”三大議題展開,旨在系統研討寄宿制教育的理論價值與實踐經驗,探索以教育賦能高原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與方案。
本次會議由電子科技大學主辦,中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專家學者與會。與會人員表示,針對青藏高原等地區自然條件艱苦、人口居住分散導致的就學難題,中國政府在部分學校提供寄宿制服務并實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的惠民政策,顯著提高了教育可及性和教學質量,為促進高原及民族地區教育公平提供了有益借鑒,寄宿制教育助力高原教育公平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主席柯馬凱從事教育工作40余年,曾多次赴西藏走訪調研,在寄宿制學校的所見所聞令他印象深刻。“校舍條件優越,學生、家長對寄宿服務的選擇完全自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課程和藏語言文字課程同步推進。”他表示,中國國家辦學體系下的寄宿學校主要面向普通家庭,尤其維護了高原地區學生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權利。“寄宿制教育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理解”。
“西藏地方政府一直在探索適合牧區實際的教育形式,包括馬背小學、帳篷小學等。從20世紀80年代國家支持寄宿制教育以來,西藏的教育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結合長期田野調查情況,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副總干事扎洛對人口分布稀疏地區發展寄宿制教育的合理性進行了分析,“寄宿制教育符合西藏的自然特點和經濟社會特點,也符合現代教育規律。”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郭小明認為,寄宿制學校在教育體系中具有多重功能,尤其在偏遠地區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教育公平與質量。他認為,應建立科學評估體系,衡量寄宿教育的短期與長期成效,確保資源投入更具可持續性。
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韓旭東表示,高原寄宿制學校是孩子們的“第二個家”,關乎社會公平與文化傳承。本次研討會分享了國內外寄宿制教育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將為相關政策的改進優化、高原教育的未來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4日 16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