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4日至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
一周年回訪之際,湖北日報推出大型特刊“向總書記報告”,武漢篇A13版聚焦武漢經開區抓產業轉型、抓發展動力轉型、抓城市轉型的探索和嘗試。以下為全文——
10月29日,武漢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GDP15537.82億元,同比增長5.6%。
其中,武漢經開區表現亮眼——
GDP1627.86億元,在全市所有城區、開發區中穩居第二;增速高于全市0.4個百分點。
這一成績,映射出當地抓產業轉型、抓發展動力轉型、抓城市轉型的探索和嘗試。
武漢經開區因車而建、因車而興,被譽為“中國車谷”。
“二次創業再出發”,產業升級,動能換擋、城市煥新……“中國車谷”闊步邁向“世界車谷”!
培育形成“135”現代化產業體系
10月18日,采埃孚制動系統武漢新工廠在武漢經開區正式投產。
這是世界500強、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五年內第三次追投武漢。2011年,采埃孚落戶武漢經開區。2021年,投資升級原工廠。2023年,投建其亞太區最大的安全氣囊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2024年,制動系統武漢新工廠項目敲定,今年僅用時3個月,就完成設備搬遷、安裝和調試。
11月2日,一輛輛嶄新的新能源汽車駛下嵐圖汽車總裝車間生產線。
今年以來,嵐圖汽車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前9個月,累計交付96992輛,超過2024年全年銷量;前10個月,累計交付同比增長82%。作為老牌央企東風汽車轉型的新品牌,嵐圖汽車已于10月2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赴港上市進入實質階段。
無論是采埃孚新工廠投產,還是嵐圖汽車持續熱銷,都得益于武漢經開區近年來產業轉型探索——聚力調結構、轉方式,推動項目“聚集效應”轉化為產業“集群效應”。針對主導產業“大而不強”,部分領域“有項目沒產業”“有企業沒生態”的現象,統籌做好對外的產業鏈招商、對內的產業優化升級,最大限度釋放產業“集群效應”。
“十四五”期間,武漢經開區按照“借東風、定軍山、二次創業再出發”的總體思路,全力以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區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2024年經濟總量超過2200億元,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
從產業體系來看,武漢經開區培育形成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為“1個核心產業”,以智慧家居、智能建造、軟件及信息技術為“3個主導產業”,以氫能、新材料、集成電路、低空經濟、大健康及生物技術為“5個新興產業”的“135”現代化產業體系。
針對核心產業,該區大力實施“百萬新能源汽車達產”“汽車零整比提升”“卡脖子技術突破”行動,支持嵐圖、蓮花、奕派等新實力、新勢力車企搶抓機遇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車產能占比持續提升、產業鏈韌性更加堅實。
針對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該區堅持“有中育新”和“無中生有”,著力打造8個集中式、專業化“園中園”,推動汽車軟件、氫能、新能源、生物醫藥、低空經濟、泛半導體、人工智能、現代種業等產業集群化、融合化發展,成為全市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陣地。

沿左岸大道布局的產業帶,挺起中國車谷“第二脊”。 (車谷融媒 供圖)
“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
9月9日,武漢理工大學軍山校區迎來首批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新生。
武漢理工大學軍山校區一期去年9月建成投用,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前沿交叉創新研究院等率先入駐。今年10月,雙方共同舉辦武漢理工大學·中國車谷產業生態合作大會,集中簽約一批項目,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
9月20日,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在該校軍山校區舉辦。
華中科技大學軍山校區今年2月啟動試運行,部分教職工率先入駐;今年暑期迎來首批工程碩士研究生。根據規劃,軍山校區首期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可滿足1萬名師生教學科研使用。
軍山腳下,昔日的農田荒坡,如今變成高校新校區。兩大高校新校區所在地軍山新城,作為武漢經開區“二次創業”戰略支點,籌劃建設22平方公里的環大學創新帶,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這正是武漢經開區抓發展動力轉型的生動注腳:聚力增動能、激活力,推動“制造園區”進化為“創新園區”。改變過去大多數經開區依靠技術引進實現產業集聚擴張、通過經濟托管進行連片開發的發展模式,將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引擎,推動經開區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
強化創新主體培育,由“招大引強”向“扶優培強”轉變。通過轉型一批、招引一批、培育一批等方式,全方位推動創新主體增量提質。開展規上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讓“老樹發新芽”;集中資源打造了智能汽車軟件、新能源汽車2家市級創新創業特色小鎮,分類建設科技型企業“信息庫”,助力企業從“孵化破殼”到“上市高飛”。
優化創新要素供給,由提供“土地、廠房、辦公樓”向提供“高素質人才、高能級平臺、高質量資本”轉變。圍繞高素質人才,出臺“人才黃金十條”,提供一攬子“政策包”,累計引育院士37名。圍繞高能級平臺,促成東風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成立聯合研究院,打造“校企地”卓越工程師聯合培養新典范。圍繞高質量資本,重組成立經開產投和軍山科投,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車谷產業發展母基金,構建“母基金+專項基金+產業基金+科創基金”投資體系。
推動創新技術突破,由“技術引進”向“技術輸出”轉變。支持龍頭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智能網聯汽車、汽車智能駕艙、先進功能材料三家市級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高價值發明專利年均增長78%。
“工業園區”向“城市新區”轉型
8月20日,武漢經開區左岸大道沌口段通車,車谷任督二脈就此打通。
此次新通車段與此前通車段串聯成線,武漢經開區左岸大道實現貫通,通車段22公里,建設段38公里,未來將繼續向西南延伸。這是繼東風大道、江城大道之后,武漢經開區通往主城區的第三條交通主動脈。
9月25日,武漢杉杉奧特萊斯廣場建成開業,當日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
這是繼萬達廣場、永旺夢樂城之后,武漢經開區傾力打造的又一座大型商業綜合體,跑出“車谷速度”:去年1月,武漢經開區主要負責人帶隊赴長三角招商達成初步意向,51天完成投資協議簽署,7個月實現項目主體結構封頂,15個月完成開工到開業所有流程。
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武漢經開區走過“以產興城”前半場,“三十而立再出發”,統籌推進強教育、辦醫院、塑文化、護生態,開啟“以城促產”“以城聚人”的后半場。
這也是武漢經開區力推城市轉型的生動實踐:聚力提功能、優環境,推動“工業園區”向“城市新區”轉型。改善過去“職住分離”“產強城弱”等發展不平衡狀況,科學規劃比較完整、均衡布局的商務、商業和生活區域,努力建設武漢城市副中心。
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聚焦居民“上好學”的急難愁盼,均衡布局、擴優提質,打造經開外校、軍山實驗外國語學校、愛莎國際學校等一批“家門口”的好學校。建成武漢兒童醫院西院、同濟軍山醫院、武大人民醫院經開醫院、協和醫院車谷院區,實現沌口、軍山、漢南三大片區優質醫療資源全覆蓋。引進魯迅書店,建成中國車谷全民健身中心(南館),打造設法山三國歷史文化公園、龍靈山生態公園等,打造“家門口”的幸福生活圈。
提升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建成“最美觀江地鐵”16號線,結束漢南不通地鐵的歷史,正加緊建設地鐵3號線二期、通順大道南延線等一批重大項目,構建“對外大聯通、對內大循環”的綜合交通體系;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完成全域道路智能化改造,推動大唐互聯建成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湖北移動、中國電子智算中心,夯實產業創新“數字底座”。
加快空間重構。發展方式從空間擴張轉向對低效閑置土地的再開發,設立7大產業園區;圍繞“135”產業體系,建設以東軟為代表的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等8個集中式、專業化“園中園”,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從沌口到紗帽,在長江邊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上,“文明之火”“創新之火”“活力之火”一棒接一棒傳遞,70萬經開人牢記囑托一茬接著一茬干,助力武漢全力打造“五個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在全省支點建設中當先鋒、打頭陣!
2025年11月4日,湖北日報A13版專題:
二次創業再出發 “中國車谷”加速邁向“世界車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