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的一聲,商品條碼掃過,完成支付。如今,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便利店、商超等場所上演。
這看似不起眼的“小條碼”,究竟蘊藏多大能量?
商品條碼是商品的唯一身份標識,也是商品在市場流通的“身份證”和“通行證”,企業每申報一種商品條碼數據就標志著一款新商品的誕生。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登記使用商品條碼的消費品新增1992.2萬種,同比增長31.4%,涉及企業29.5萬家。
——“小條碼”,感知消費市場大趨勢。
記者發現,商品條碼已經從“身份標識”升級為洞察中國消費市場的“數據富礦”。截至9月底,我國消費品品種總量達2.3億種,在去年同比增長12.5%的基礎上,今年保持攀升態勢,折射出消費品市場供給持續擴容。
通過商品條碼對億萬商品進行大數據畫像,還可以感知行業發展的風向。
以智能穿戴為例,據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國登記使用商品條碼的智能穿戴相關產品總量達18.1萬種,涉及企業0.6萬家,較2020年9月底,智能穿戴產品品種數量增長91.4%,年均增長13.9%。透過數據可見,智能穿戴市場在我國正呈現穩步快速增長態勢。
——“小條碼”,實現“一碼知全貌”。
走進商場超市,記者觀察到,很多商品的包裝上既有條碼,也有二維碼,有的是防偽查詢碼、有的是支付碼,還有的是營銷活動入口。消費者拿起一袋零食,往往要“掃了又掃”才能完成所有查詢,頗為繁瑣。
今年7月起,我國新修訂的《商品二維碼》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今后消費者只需掃描商品上的一個二維碼,就能同時獲取價格結算、產品溯源、數字標簽等信息,“多碼合一”將有效提升消費體驗的便捷度和信息透明度。
特別是在產品質量追溯環節,從海鮮、肉類、果蔬、乳制品等食品,到醫療器械等醫療衛生產品,消費者用手機一掃,即可全面查閱商品質量信息。
——“小條碼”,應用場景持續拓寬。
依托“源頭企業賦碼、全供應鏈各節點全過程使用”的特點,如今,商品條碼的應用正突破傳統零售業邊界,向物流、物聯網、電子商務、政府采購等領域不斷拓展。
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中,商品條碼在消費補貼申領、過程監管、風險防控、數據共享等方面就發揮出了重要作用,成為保障補貼政策精準有序實施的關鍵工具,助力新舊動能快速轉換和優質產能持續釋放。
商品條碼作為全球統一標準,還能有效解決跨境流通中商品數據的互聯互通問題,幫助出口企業無縫對接海外零售系統、物流倉儲和電商平臺,使出口商品“一碼通行全球”。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產品部主任馮賓表示,商品數據已成為市場消費走向的“晴雨表”。龐大的商品條碼企業用戶量和翔實有效的商品基礎數據,將為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提供助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