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周光潔 通訊員 常夢星、廖瑜)11月1日,《解放軍報》老兵天地版刊發《平凡的崗位 不變的“兵心”——湖北省武漢市公交車駕駛員、退役軍人李旺富立足崗位服務群眾紀事》報道。
清晨4點半,湖北省武漢市,天還未亮。武漢公交集團24路公交車駕駛員、退役軍人李旺富輕手輕腳地關上家門,騎上自行車穿過街道。
過去的15年里,每逢上早班的日子,常常是鬧鐘還沒響,李旺富就自然醒來,早早地去離家較遠的公交場站報到。
來到公交場站,李旺富徑直走向自己駕駛的車輛檢查車況。從發動機到剎車系統,從車燈到雨刮器,他查得很仔細,逐一確認安全無故障。
6點整,24路公交車頭班車準時發車。李旺富又開始了他在十米車廂服務群眾的平常一天。

李旺富檢查公交車上的安全設備。通訊員供圖
當過兵的人,有啥不一樣
在24路公交車上,頭班車的乘客相對固定。看到熟悉的乘客依次登車,李旺富或是熱情地招呼一聲“早”,或是默契地與他們相視一笑。
多年相處下來,李旺富早已與這些老乘客成為朋友。當乘客們得知這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公交車駕駛員當過9年兵,終于明白他開車為什么“和別人不一樣”。
乘客小李記得,幾年前他剛改乘24路公交車上班時,曾收到李旺富遞來的一張小卡片:“卡片是李師傅自己制作的,上面有他的聯系方式,還標有頭班車到達每個站點的大致時間。”李旺富還建議小李加入一個微信群:“我們經常坐頭班車的乘客大多在群里,車輛偶爾遇到特殊情況需調整時間,李師傅會第一時間發消息通知大家。”
回憶這段經歷,小李這樣形容自己當時的感受:“很意外,也很暖心。”
另一位時常坐頭班車去景點賣鮮花的乘客,與小李有著相似的感受。他說,李旺富總會主動幫忙將鮮花擔子搬上車,到站時又幫忙搬下車。有一次,這位乘客特意將一枝鮮花留在車上,表達對李旺富的感謝。
24路公交車上的許多老乘客,都對李旺富掛在駕駛座旁的一個舊軍用挎包印象深刻。這個滿滿當當裝著創可貼、風油精、暖貼、老花鏡、充電器、口罩等物品的挎包,被李旺富稱為“便民服務袋”。“這些東西不值什么錢,但關鍵時候能應急。”李旺富說。
乘客們紛紛被李旺富的暖心、細心、熱心打動。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旺富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對待乘客用心用情的背后,有一套他自己總結的“服務兵法”。
這套被命名為“一記二查三穩四防五用心”的“服務兵法”,涵蓋出發前檢查車輛與自身身體狀態,保障起步、行車、停靠平穩順暢,防范各類行車風險,用心為群眾提供差異化服務等諸多方面。“他的這套工作法已成為我們新駕駛員上崗培訓的必學課程。”24路公交線路負責人黃偉說。
“為啥總結出這樣一套‘服務兵法’?”筆者問李旺富。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嘛,我想把工作干得更好些。”這位老兵說。

2007年,李旺富被評為原廣州軍區士官標兵留影。通訊員供圖
一路走來,最感謝的還是部隊
當過兵的人,對部隊感情深,李旺富也不例外。聊起軍旅歲月,李旺富情不自禁感慨道:“我這一路走來,最感謝的還是部隊。”
李旺富曾服役的部隊,是原廣州軍區某部“紅一團”,前身部隊涌現出許多英雄群體。從了解“紅一團”歷史的那一刻起,他心里就多了一股“向上”的勁兒,努力爭當這支英雄部隊的尖兵。
2005年,入伍第4年的李旺富光榮入黨。2007年,他參加軍區組織的大比武,憑借出色表現,被評為士官標兵,榮立二等功。翻看李旺富珍藏的一本本榮譽證書,從軍9年,他還榮立過1次三等功,多次獲得嘉獎。
回望軍旅歲月的一幕幕,李旺富說,正是在那9年中,自己經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拔節生長”。“練戰術磨破手肘仍咬牙接著練”“槍支分解結合練到蒙眼操作的程度”……那些迎難而上付出的努力、不知不覺中經歷的淬煉,讓他學到了本領、提高了覺悟、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德和甘于奉獻的作風——這些都是使他“受益終生的財富”。
2010年,李旺富退役后成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來到人生的“新戰場”,他和在部隊時一樣,用心對待工作。“我漸漸發現當過兵的好處。比如我認路能力比較強,很快就熟悉了線路。應急處置能力也不錯,遇到突發情況心里不慌。”李旺富說。
采訪中筆者了解到,剛到武漢公交集團工作時,李旺富駕駛的不是24路公交車。24路公交車開通于1958年,被當地人稱為“勞模線路”,幾十年來涌現出許多優秀駕駛員。這些年,為更好發揮這條公交線路的示范作用,武漢公交集團將許多優秀骨干安排在這條線路上。因工作表現好、乘客評價佳,李旺富于2014年被調至這條線路。
“來到24路后我才發現,當時我們這條線路上共有20余名駕駛員,其中12名是退役軍人。”這個“巧合”,讓李旺富和單位領導都十分感慨。
“看來我們當過兵的人,還是有著共同的特點和情懷。”李旺富笑言。
2021年,在武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武漢公交集團等單位的共同推動下,24路公交線路被創建為武漢市首條“退役軍人示范線”,越來越多的市民看到了老兵為民服務的風采。

武漢公交集團24路公交車“退役軍人示范線”文化園地。通訊員供圖
這些“紅色貝雷帽”,比親人還貼心
其實,早在“退役軍人示范線”創建之前,李旺富和身邊的老兵們就已經“自發地組織起來”。
2018年,在武漢舉辦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緊張有序籌備,24路公交車的老兵駕駛員們希望為軍運會做些什么。在單位的支持下,老兵們組建起“紅色貝雷帽”志愿服務隊,由李旺富擔任隊長。軍運會期間,老兵們頭戴一頂紅色的貝雷帽,利用休息時間輪流到客流量較大的鐘家村公交站值班,開展道路引導等志愿服務,為城市增添了一道別樣風景。
李旺富回憶,他們的志愿服務隊原本是為服務軍運會臨時組建的。軍運會結束后,大家開展志愿服務的熱情不減,便將這支隊伍保留下來。幾年過去,其他公交線路的老兵駕駛員陸續加入,服務隊已有60多名隊員。老兵們的志愿服務范圍,也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
“這些‘紅色貝雷帽’,比親人還貼心。”86歲的獨居老人王榮華記得,去年冬天家里水管凍裂了,他一時找不到維修電話,十分著急。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撥通了李旺富的電話。沒想到李旺富很快帶著兩名隊員上門,幫老人修好了水管。注意到王榮華年紀大了行動不便,他們又特意買來防滑扶手裝在水管旁,老人十分感激。
到社區開展為老服務,到學校開展紅色宣講,到景區開展義務打掃……如今,“紅色貝雷帽”已成為許多武漢市民熟知的志愿服務品牌。2024年,李旺富獲評“全國模范退役軍人”。談到這些榮譽,李旺富感慨:“這代表群眾對我們老兵群體的認可,讓我充滿繼續把工作做好的動力。”
下午2點,李旺富結束了當天的早班車營運任務。和接班的同事交接完工作,他騎上自行車匆匆離去。這一天,剛好輪到他去鐘家村公交站值班。
望著李旺富的背影,筆者心中難以平靜。他的崗位很平凡,每天按部就班。但平凡的崗位恰如一塊“試金石”,能試出一位老兵的本色作風,試出“人民”二字在老兵心中的分量。

《解放軍報》(2025年11月1日 第7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