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正以強勁的創新動能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數據顯示,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已連續21年位居全國城市首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24年提升至42.3%,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0件。這些數據的背后,是深圳以知識產權為支點,撬動高質量創新的生動實踐。

深圳市知識產權數據檢測平臺。人民網記者 焦磊攝
走進位于前海的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一張實時更新的知識產權數據熱力圖格外醒目。通過顏色的變化,不同區域在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上的活躍度一目了然。知識產權數據監測平臺還匯集了專利、商標、版權等多領域信息,并對海外知識產權動態進行跟蹤,為企業“出海”提供精準導航。
據介紹,中心搭建了“兩全兩快”核心業務框架——“全領域知識產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圍繞新能源、互聯網、高端裝備制造、珠寶加工等重點產業,提供高效便捷的確權與維權服務;同時開展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或委托的專利受理、優先審查、費用減繳備案等業務,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
隨著深圳企業“出海”步伐加快,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成為創新主體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2024年,深圳企業海外知識產權訴訟案件約6萬余件,占全國近一半。對此,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探索形成了“風險預警防控、案件監測響應、糾紛應對指導、意識能力提升、資源整合共享”五位一體的海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我們在海外訴訟高發地區建立了監測機制,一旦發現涉深企業被起訴,會第一時間同步信息,幫助企業快速反應。”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主任宋洋介紹,針對缺乏訴訟經驗的中小微企業,中心還提供公益性應對指導,邀請歐美律師等海外專家提供實操咨詢,助力企業穩妥應對跨國知識產權糾紛。
與此同時,中心通過高頻原告分析、商標監測預警和產業風險研判,提前向企業發布“風險提示”。目前,境外商標搶注的常規化預警體系已建立,企業知識產權布局咨詢服務常態化開展。得益于這些舉措,深圳企業在海外專利訴訟中由被動防御逐步轉向主動維權,原告比例已接近40%,成效初顯。
如果說護航“出海”是深圳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面”,那么服務灣區、雙向賦能則是其“區域面”的深度實踐。在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業務辦理大廳,1號窗口上“港澳業務咨詢”的服務標識格外醒目。這不僅是一個窗口,更是深港創新要素高效流動的全新連接點。
今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復同意將香港創新主體納入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服務范圍,標志著深港知識產權協同邁出實質性一步。
“在香港相關創新主體納入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服務范圍后,我們立即組織調研了香港創新主體專利預審需求情況,明確了服務香港創新主體的專利預審規范標準,并且有針對性地改造了專利預審管理系統,打通了香港創新主體專利預審服務線上辦理流程。”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副主任鄧愛科表示。
6月起,中心面向香港創新主體的專利預審服務正式啟動。香港理工大學、華潤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已完成備案,多件專利進入快速審查階段。首件獲授權專利來自香港一家專注“大模型+全棧機器人”技術的企業,其科研成果借助深圳專利預審通道快速落地,推動科研成果高效轉化。
從專利預審到糾紛應對,從深港協同到海外布局,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以高效機制和專業服務,為大灣區創新體系構筑堅實保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