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左乙辰 通訊員 潘化、柯向陽、陳帥)深秋時節,大冶市銅綠山銅鐵礦尾礦庫修復區綠意鋪展,新辟的草原馬場內,10余匹駿馬與鴕鳥、駱駝悠然踱步,啃食著茂盛青草。微風拂過,草浪翻滾,昔日潰壩留下的生態傷痕,正被這片綿延綠意溫柔撫平。
時間回溯至 2017年3月12日凌晨,該尾礦庫突發潰壩事故,近百萬立方米尾砂、水體及壩體土方傾瀉而下,淹沒泉塘村近 700畝土地,其中560畝為集體農用地,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環境有價,損害擔責。”隨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試行,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將該事件列為重點案件線索,交辦黃石市生態環境局推進。經核查后,該局向責任方大冶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冶有色)發起生態環境損害索賠,簽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
修復工程隨即啟動,大冶有色投入902萬元實施污染控制:構建垂直防滲墻阻斷重金屬橫向遷移,在泄漏尾礦表層鋪設柔性抗滲阻隔層防止縱向滲透,從源頭遏制污染擴散;同步建設監測水井持續跟蹤環境影響,并覆蓋 0.5米厚改良土壤,播撒苜蓿草、格桑花籽等非食用性經濟作物,逐步恢復地表植被。
生態重生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泉塘村村民瞄準修復區毗鄰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三里七湖大橋的區位優勢,謀劃發展生態文旅。“這片土地雖不宜耕種,卻適合發展畜牧業和觀光產業。”村民熊國強介紹,他們在修復區旁創辦銅綠山馬場,引入多種互動體驗動物,未來還將拓展休閑垂釣、養殖觀光等業態,打造綜合性生態旅游點。
如今站在修復區的草地上,已難覓當年潰壩痕跡。“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曾為潰壩痛心不已,如今只想為家鄉增光添彩。”熊國強坦言,希望讓游客在沉浸式感受4000年礦冶文明的同時,領略這片土地的生態之美,了解其從傷痕到新生的蛻變故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